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不提过去,这是我们的约定
2011-05-12    北京晨报

字体大小:

  人物:谭国强

  年龄:51

  身份:映秀小学校长

  采访地点:映秀镇映秀小学新址

  从地震那天的一夜白头,到今天的谈笑风生,没有人能说得清,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这位51岁的谭校长从1989年就来到映秀小学工作,生命中精力最旺盛的22年都花在这里。见到谭校长时,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新学校的坚固和美丽,历数这三年辗转复课的艰辛和执著,但问题稍一触及学校旧址,他便断然拒绝:“我跟老师和同学有个约定——不再提过去,只谈未来。”

  一夜白头 200多具遗体挨个看

  在映秀小学新校园的陈列室内,有一册窄窄的黑皮本,里面用黑笔记录着2008年5月12日至23日,每天在废墟里找到的师生生死数字。截止到23日,全校遇难的学生244人,老师19人。

  推荐阅读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写:走进陕西灾区新校园
  推荐阅读汶川地震三周年:重建学校成为最安全建筑
  推荐阅读为了灾区人民的幸福 温家宝第十次四川地震灾区纪行
  推荐阅读汶川地震三周年志:在这里我们写下"中国信心" 

  36岁的教导主任刘忠能当时还是体育老师。在他的记忆里,山崩地裂的一刹那,校长谭国强从二层的办公室冲到操场上,正好与上体育课的刘忠能面对面,两人亲眼看着六层教学楼顷刻间栽倒在地,灰尘四起。

  谭校长当时双手抢地跪在那里哭喊:“完了!”16日晚上,映秀小学西侧残留的教学楼板在余震中坍塌。

  两个人留在废墟一直坚持到5月23日,“整整12天,过得辛苦又心酸”。每天面对废墟,从没吃过一顿正餐,困了就在废墟平坦处窝着眯一会。刘忠能说:“校长把200多名遇难师生每个人都看了一遍,一直看到麻木。”

  5月24日,谭校长的爱人和岳母的遗体在家门口被找到,那里距离校长办公室仅拐个弯上层楼,被发现时几乎成了一把骨头。一直没有当众掉泪的谭校长,看到爱人遗体时嚎啕大哭。没人上前安慰,人们说,让他痛快哭哭吧,憋了13天了。

  “谭校长的头发以前只是鬓角处有点花白,但地震后那天,真的一下就全白了。”说罢,他也陷入长久的沉默。他的妻子和儿子,也被埋在了这所学校。

  板房复课 幸存老师无一离开

  谭校长告诉记者,2008年7月,在漩口中学遗址对面搭起板房小学,“整个映秀镇,我们的板房材料和地段都是最好的。”当时到处在抢修,人手紧张请不到工人,所有老师自己动手当搬运工和清洁工,阿坝州教育局派下来的五六十岁的科长来了,也是给孩子们扛东西、扫地。学校临时工杨师傅只是普通农民,他什么也没说,不拿工资留下来义务做饭。

  8月27日是小学正式复课报名的日子。那段时间很敏感,有家长担心校舍不稳固,有家长担心老师的心理阴影会影响孩子。刘忠能说,震后很多家庭只剩下一个孩子,家长都舍不得孩子远离身边。谭校长说:震前家长都请老师“管紧一点”;震后则说“别对娃娃管那么严”。

  “震后真的想离开学校,真的想永远都不再回到这里,不要再看到这些废墟。”刘忠能揉了揉眼角坦承,很多老师都有过类似想法。但“因为这里埋葬的东西太多了”,“我的梦、我的根”,“所有的一切都留在这个地方”,这位川西汉子最终还是“舍不得”,回到了伤心地映秀。2008年9月1日复课时,21位幸存老师无一离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师爱永存——记汶川地震中映秀镇小学教师群体
·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需重建学校完工96.9%
· 重灾区里的洋外教:喜欢青川 喜欢我的中国学生
· 汶川教育重建:学校建筑最美丽 孩子笑脸最灿烂
· 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写:走进陕西灾区新校园
· 汶川地震三周年:重建学校成为最安全建筑
· 为了灾区人民的幸福 温家宝第十次四川地震灾区纪行
· 汶川地震三周年学校重建掠影:走向重生的力量
· 汶川地震三周年志:在这里我们写下"中国信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