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当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时,人们不断在思索,幸存下来的人将如何祭奠那些逝去的生命。
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返灾区,见证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收起眼泪和悲伤,坚强走向重生的一种幸福。
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种力量;这是笃定而温暖地照耀在每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
地震袭来之时,有些人曾断言,灾区至少需要30年才能恢复到震前水平!但事实证明,中国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破了这个断言!即便在汶川、北川等许多极重灾区,无论学校办学条件、公共设施建设、交通通讯,还是环境生态,都实现了比震前水平进步20年以上的飞越!
在什邡市红白镇,从杮子坪村到红白村,从五桂坪村到峡马口村,灰瓦白墙、坡型屋面、仿木门窗,错落有致的民居,宛若江南小镇。
在一排排灰瓦白墙居民楼群之间,北京援建的红白中心小学分外抢眼:窗明几净的教室、红绿相间的环形塑胶跑道,功能齐全的计算机房、实验室、图书室,一条用于师生紧急逃生通道的深灰色钢架回廊,像一根弯曲的空中腰带,将教学楼、办公楼、住宿楼紧紧连成一体,整个校园宛如一座坚固的城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欢快地做着太极操。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校长程世林兴奋地说,“现在的校园是一步跨越30年,如今学校不仅是全镇最漂亮、最坚固的建筑,而且是孩子们最开心、快乐的地方!”
除了摆满黄菊的漩口中学遗址,还能证明这里曾是大地震的震中。这里,没有了板房学校,没有了低矮的临时居民区,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整洁的环境,成排的藏羌风格小楼,鲜花簇拥。
灾后教育重建既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在白纸上画最美的蓝图,在废墟上建最美的校园。占地160亩、投资2.6亿元的新汶川一中,与商坪中学、七盘沟中学三校合并后,不仅教育教学设施实现了现代化,而且正朝着“办成藏区第一高中”不断发力。
告别悲壮,走向豪迈。那个曾经让人牵肠挂肚的东汽中学,如今离开了那个悲壮的汉旺,把新家安在了德阳城区。震后的这三年,东汽八一中学的办学规模不仅逐年扩大,办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地震中损失惨重的映秀小学,已迁回了映秀,搬进了新校园。镌刻在教学楼墙体上的“所有生命都精彩”、“奏响生命最强音”等铭牌标语,向世人诉说着它曾走过的不寻常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