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1823年创办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以来,师范教育经历了由中等师范学校向高等师范院校发展,又由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过程,并逐步由独立性、封闭型向依存性、开放型转变。到本世纪60年代,全美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任务已几乎全部由设有教育学院和教育系的综合大学或文理学院承担。但美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样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针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美国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是:
推动教师专业化运动。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试图通过改进师范教育,提高教师从业标准,加强培训体制,严格学科专业要求,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增强教师自主性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地位。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严肃对待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标准与准测,在每一个州都建立了教师职业标准委员会;对所有施教的学校实行了鉴定合格制,关闭不合格的学校;基于教师表现颁发资格证书。表现包括对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考查;将全国委员会的标准作为优秀教师的考核标准。
改进师范教育体制。美国目前采取了三项改进措施:提高报考教育专业的入学要求,招收基础较好的学生,采取向他们提供教育贷款和奖学金;严格要求,实行淘汰制,对不合格学生劝其转系或退学;改革课程,减少充满水份的教育理论课的分量,增加任教学科专业课的比重,加强实习课,并对毕业生(初任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和专业辅导。
延长修业年限。把取得文、理科学士学位作为学习教育专业的前提条件,重新审视师资培养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在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为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制订新的授课计划。该计划以系统学习教育理论、见习和在中小学实习为基础。以“四一分段”与“五年一贯”作为长期的研究生(硕士)层次的师资培训项目已在美国400多所高校中全面展开。
建立统一的教师专业标准。美国于1988年成立了教师职业标准国家理事会(属于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各科目约30种教师资格标准,并组织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和颁发教师资格证书,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制度。目前已制定出21种教师资格标准,约2000人通过他们组织的考试并获教师资格证书。
改变教师培训模式。近年来,美国政府不但重视教师的培训,尤其重视对“如何培训教师”的改革。目前他们普遍淡化把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使其成为“学生”接受培训的传统观念,提倡走出去,把培训有机地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过程之中,使教师培训基层化、全程化、全员化,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受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在职进修有进一步专门化的趋势,由原来以高等院校为主渐渐变为以独立的专门教育机构以及州或地方的教育机构为主;在职进修的课程设计和讲授,由原来高等院校的教授一手包办渐渐变为以进修人员为中心,由教师所在学校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和讲授;教师在职进修的场所由原来以高等院校的教育院系为主渐渐变为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主;在职教师进修的目标已由原来的“争取合格化”渐渐变为“争取优良化”。
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在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做好一般性见习、实习工作的同时,有一些大学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将附近学区的一、两所普通中小学改造成为专业发展学校,实施双方在教学领域的全方位、深层次、有成效的合作,结成伙伴关系式的共同体。这些专业发展学校的功用是提供有组织、有监督的初级教学过程,为新入道的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事实证明,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是实现教学专业化的重要而积极的措施。
美国教师教育留给我们的几点启示是:
师范教育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我国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已有多年,但是中央统得过死、管得过于具体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因此,在坚持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应借鉴美国给地方政府和学校以极大办学自主权的做法,简政放权,增加地方政府对师范教育的统筹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办好师范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职责、权力与义务。在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师范教育体系时,国家应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快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拓宽中小学教师来源渠道。
当前,在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大非师范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扩大中小学教师来源渠道,逐步形成非定向的教师教育体制。综合性大学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师资培养与培训力度,对提高新教师的学术水平,防止近亲繁殖极有好处。与此同时,形成直接向社会招聘教师的制度,制定明确的教师聘任的程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化。
加大改革力度,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素质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及时转型。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普遍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力争到2010年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基本达到专科和本科,具备条件的地区不再以学历高低来区分小学(幼儿园)与中学教师,而仅仅当作是同一层次两个不同的专业群。
建立严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进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要尽快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教师的资格考核标准及办法,从职前与职后两个层面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把教师资格证书获得与否作为强有力的杠杆来约束教师的聘任和进修提高。同时,国家要尽快出台有关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等相应约束机制,并建立与聘任、提薪、晋级相关的激励机制,把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
培育中介机构,寻求市场调节,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
相对而言,在各行各业中教育行业所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要更深一些,而在教育行业中,师范教育的“计划性”要更强一些,往往是政府包揽一切。因此,建议在政府与学校之间组建诸如教师职业标准委员会、师范院校协会、师范教育评价协会等非营利的中介机构,承担对师范教育机构的设置、功用、质量、效率的资讯评估,并让评估的主、客体分别接受市场的调节、社会 检验。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又有利于政府机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