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复旦大学开始了博导遴选制度改革试点。记者2月3日从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处了解到,在近日结束的复旦大学新一轮博士生导师岗位评审中,8名提出申请的副教授有4名被破格评为博导,而一些知名教授则因为社会事务太多,无暇顾及学生培养,在评审中落选。周鲁卫教授表示,其实,此次评审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副教授破格被评为博导,而是如何完善制度,让现任博导能够胜任博士生导师的工作,带好博士生。“今后,副教授被评为博导将很正常,而更重要的工作则是如何管理的问题。”周鲁卫教授表示,有些副教授的水平相当高,“今后是能成为‘大师’的”,对这些人而言,“不管就是管理,如果还用一般的管理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就是一种浪费”。
据了解,按照此次改革的措施,在一些试点院系,教授和副教授都可以自由申报参加博士生导师岗位评审,但副教授必须满足3个条件:年龄在45岁以下,并且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主持重要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完整地较好指导过一届硕士生。
据复旦大学学位办吴宏翔主任介绍,此次被破格选上博士生导师岗位的4名副教授有较明显的共同特点: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出生的;大多有在海外深造的经历;在学术界都以思想活跃而著称;而且其中一位是女性。而在此次评审中,也有一些知名的教授,由于社会事务太多,平时能够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太少,被学位评定委员会否决了博士生导师的任职资格。
在评审中,参加评审的学位委员会成员们都提出,博导顾名思义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博士生的培养上,如果不能做到,即使是院士也不一定要招生。有的院士也表示,如果他要担任博导,那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培养工作上,但因为他的社会工作太多了,所以就决定今年暂时不招收博士生。
周鲁卫教授透露,今年6月份,复旦大学的物理、化学、医学等院系还将采取新的改革措施,已经被评为博导的老师如果想要被列入当年的招生计划,即刊登在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内容主要包括目前有多少研究经费、有多少课题以及准备招多少名博士生等。周鲁卫教授还表示,今后博士生导师的年龄限制也不再“一刀切”,将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区别对待,“比如数理化等学科,需要创新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可以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博导;而文史哲和临床医学等学科则需要知识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60岁退休就太早了,可以继续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