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出台新规:班主任有权适当批评教育学生
■广州一民办学校老师木槌敲破学生头
■温州苍南一老师罚学生含辣椒
学习批评教育:班主任的开学第一课(图)。资料图片
记者 林莹 古训有言“教不严,师之惰”,“纠错指正”早已融入了教育的内容。而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在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一时间“批评权”的话题在民众中引起纷纷议论。
热点调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究竟该如何去做?
相关链接:群众热议班主任获批评权 暴露深层教育尴尬
教育部回应班主任批评权:惩戒未成年人要慎重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全文)
教育部负责人解答《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教育部: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
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
新学期开始了,被授予“批评权”的各位老师又有什么新招给学生纠错指正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批评权”大讨论
[老师]
●“适当方式”太模糊
海口市第四中学的吴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批评教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中的“批评权”被析分出来后,老师们其实并不太能理解。难道以前老师们就没有“批评权”吗?同时,规定确认了班主任具有批评权利,那么其他的科任老师呢?只要是一名教师,他们不仅肩负着知识传授的责任,也肩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德育教育、班级建设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吴老师认为,“批评权”的确认在教学实践中,其实并没有解决太多的问题,显得画蛇添足。怎么批评、怎么样才算批评,怎么把握程度都是不明确的,模糊的东西就不具备太多的操作性。
●“师严”需要再重申
记者采访中,刘老师是对新规十分赞赏的一位老师,但其不愿意透露自己供职的学校。他说,在赏识教育概念大力推行的当下,很多家长和学生甚至是教育者都形成了这样的误区,教育学生的手段就只能是多“夸”少“批”,激励当先。在这样的大氛围下,部分学生对于指正纠错感到不适应,对严厉的教育态度不适应,甚至一些学生把老师当成“知识服务生”,容不得半点“逆耳之言”。因此现在“严师”少了,有些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和学生的对立情绪,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干脆不去批评指正,其实这样的氛围很不好。他认为,“批评权”的确认意义是重申“师严”,很正式很严肃地重申“师严”,新规提得很及时。
●有了“权利”怎么用
陈文老师的视角更为超前。她认为作为教师要从反思的角度去看待新规中的“批评权”,她说,权利一直都有,但是这么堂而皇之地喊出来了,老师们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了。新规的提出更挑战一个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师德,在权利授予下,他们应该如何去更客观更公正更有信服力,更有效果地去批评学生,这是以后老师要做的事。
[家长]
●批评方法是核心
文女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年,孩子的家长会都是她去开的,一个很重要的心得体会是,在家长会上,家长最希望的不是看成绩单、而是听听老师掏心掏肺地跟她说,孩子有哪些不足。因为在校期间孩子的不足弱点都是家长特别想了解的。因此,只要是善意的批评,哪怕是严厉的批评,没有家长会反对。
“一直以来,都不是批评与不批评的问题,都是批评方法的问题。”文女士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最有效、孩子们最服气,这个才是老师们应该探索的。
[学生]
●希望老师少斥责
“如果他说我做得不好,我可能会伤心但不会生气,但是他反问我“怎么这么笨”,我就觉得伤了自尊。”初三毕业班的吴同学很认真地向记者分析关于被批评的感受。她说,如果学生做错了一件事情,被老师在不同场合都拿出来说,即使没有很重的语言,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其实,当做错事的情况发生后,他们更希望老师用点评的方法去教育学生,而不是批评。“成长的路上,有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需要老师跟我们分析,客观地分析,这比斥责更有意义。”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