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创新,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县管校用”,把教职工的身份关系由“单位人”转变成了“系统人”,从制度上弱化了学校对教育人才流动的限制,扎实有效的师资均衡举措,撑起了老百姓的教育公平梦。
近日,伴随着紧张和激动,成都市温江区惠民幼儿园园长何煦在成都市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完成了长达8分钟的主题发言。由于“两度支教,把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她受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教育均衡,校长是关键,教师是基础。如何让校长教师都动起来?成都市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县管校用”改革抓住了师资均衡的“命门”,把教职工的身份关系由“单位人”转变成了“系统人”,从制度上弱化了学校对教育人才流动的限制,彻底打破了校长、教师流动的瓶颈。
目前,该市已有17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中心与教职工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20957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
在“县管校用”的基础上,成都市严格执行校长任期制。据统计,2012年、2013年分别交流校长390名、431名,占义务教育学校校级干部数的22.4%、22.2%。今年1月,成都市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定,城区(含县城)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时间超过9年的,首先交流到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任职。
2006年,温江区开始探索乡镇出地、民间资金办园、区教育局派专人管理的教育模式。受组织安排,从1992年起一直在城区优质幼儿园工作的何煦,成为第一个到农村交流的幼教干部。两年时间里,何煦起早贪黑、亲力亲为,最终将一所农村幼儿园打造成了名为“金太阳”的幼教品牌。2010年4月,位于温江区城乡接合部的第一所农村公办幼儿园——温江区惠民幼儿园成立了。何煦再次被委以重任,成为温江区唯一一位两度到农村任教、创办两所新园的幼儿园园长。4年来,何煦又一次取得成功,带领惠民幼儿园收获“办园特色凸显、办学成绩突出”的良好口碑。
在教师方面,成都市规定:在同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满6年,且当年9月1日前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的教师,纳入应交流范围,每年教师交流与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应达到15%。据统计,成都市2013年交流教师5224名,其中骨干教师1842名,交流比例分别为17.3%、19.6%。
此外,成都市还不断加大农村教师补充的市级统筹力度。2007年至今共招募“成都市特岗计划”教师2949人。2011年起,在接收部属院校免费师范生876名的基础上,每年培养成都市免费师范生115名,优化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学历结构。成都市还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2012年,全市城乡学校统一执行“国标中城市上限标准”,即小学1∶19;初中1∶13.5;高中1∶12.5,新增教职工编制1600余个。
自2010年开始,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至今共招募省内外118名退休名优教师赴69所郊区(市)县学校担任学监、导师、把关教师,帮助当地学校提升教师能力和办学水平。在待遇方面,成都市财政为教师提供生活补助(学监每人每月4000元,导师每人每月3400元),以及每人每年400元意外伤害保险,每年还进行一次免费常规体检。当地政府(学校)则负责安排临时住房,保障必要的生活条件。
随着保障激励机制不断健全,成都市农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能够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多。2009年以来,郊区(市)县教师人均工资增长4326元;2013年,农村教师补贴总额约为1.72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2009年以来,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全市共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有效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
扎实有效的师资均衡举措,撑起了老百姓的教育公平梦。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介绍说,通过努力,2011年度成都市各区(市)县小学、初中师资配置“7F6E均衡指数”分别为0.43、0.43,2012年度分别降低到0.40、0.37,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通过以师资为重点的资源均衡配置,成都义务教育择校热得到有效缓解。2013年“非正常跨区域入学”人数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总数的9.1%,较2012年下降7.6个百分点。经过社会第三方测评,2013年度成都基础教育满意度在全市11个民生行业领域测评中位居第三,教育发展成绩得到群众充分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