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1270万中小学教师,收到了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大礼包”——在李克强总理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次改革的重点举措包括:“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五年一注册”,“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教授”和“农村教师评职称不做英语和论文要求”等内容,力推“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据了解,教育部早前已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山东省潍坊市、贵州省遵义市就位列其中,为此中国网特别邀请了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就此次改革为我们做深入解读。
小学教师可参评教授即承认了小学教育也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对此次改革表示强烈支持、双手点赞,“小学老师能够评教授,充分体现了我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高级职称是与复杂的脑力劳动相对应的,高级职称就是对小学老师复杂劳动的一种肯定。教书育人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有爱心、有担当、有情怀,还需要具备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比方说心理干预方面的专业技能等。新时代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小学生、初中生甚至包括学前的幼儿,由于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或多或少存有一些心理问题。要化解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专门的心理干预知识和技能。用高级职称来描述我们的小学教师,说明我们对教育规律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新的认识,必将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有一个可持续的喜人前景。”
提高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激励更多教师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当前,教师对工资待遇、自身评审和随意加班加点这三件事意见颇大,教师法对教师工资及补贴、住房、医疗、退休等待遇,都做出了法律规定,遗憾的是,有的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一会儿搞评定公开,一会儿搞评定合一,导致许多优秀教师由于自身评审政策的变动和高级教师岗位结构的限制,即使退休也无法评上高级教师。宪法、劳动法规定教师享有休息权和带薪休假的权利,可这些权利经常被无偿的加班加点所剥夺。值得欣慰的是,此次改革针对这三件事都有很好的措施,这着实让人兴奋。但是对于“农村教师降低论文和英语要求”的措施,张志勇认为,农村教师、城镇教师各有各的特色,评职称时应单列指标、单设评价标准。
真正重视农村教师的评价 应当是过程性评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对此次职称改革给予了强烈关注,他认为此次改革非常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又对一些细节表达了担忧:像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规定只是在同等条件下,向农村教师倾斜,这对农村教师来说,貌似好事,却没有多大好处。在环境艰苦的农村学校,要取得和城市学校一样的成绩,谈何容易,真正重视农村教师的评价,应当是过程性评价,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付出,而不是只看“结果”,另外,对于农村教师,不能把待遇和职称挂钩,而应与农村教师岗位对应,只要在农村教师岗位工作,就应有超过城市学校同样岗位更高的待遇,才能解决农村学校吸引不了人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