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北京市密云区的一群乡村教师每天都在演绎这样的薪火接力:拂晓,班车将他们送往群山深处的乡村学校;黄昏,他们从各处会集,回到城区。“以前山路不好走,几个星期回不了家。现在方便了,天天都有车接送。”在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任教的李二伟谈起变化颇为满足。
随着“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的持续推进,乡村教育硬件已极大改善,但在人才虹吸的大背景下,师资成为制约乡村教育最大的一道坎儿。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生活待遇、职称评聘、交流培训等8个方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改善得怎么样?支持计划的各项措施落实得顺利吗?又遇到了哪些困难?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展开调查。
“下不去”,现实处境与客观困难
“山区的孩子们非常朴实好学,但缺乏好的教研支持,我要再留一年。”北京市骨干教师刘立新一年前来到位于密云区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口中学担任“学科指导”。每天早上6点半,她都要从密云区中心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古北口。
城镇优秀教师“下不去”长期制约乡村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解决这个难题,密云用了什么办法?
除不同的地区津贴外,密云为前往山区教学的老师设立了专项奖励。如“学科指导”,每位参加的教师每年可获得两万元奖励,课时工资按比例提高。“评职评优先考虑交流教师,新一轮交流开展以来,共有562名交流教师被评为区级以上骨干和中级以上职称,占比达36.9%。”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越是乡村,越是艰苦,待遇越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有关生活补助的规定是乡村教师们最期待的红利。据了解,中央财政在2015年、2016年分别下达奖补资金22.8亿元、29.8亿元用于680个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此外,为吸引新毕业大学生投身乡村教育,去年中西部265个省贫县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每人每年工资性补助标准中部地区由2.4万元提高到2.8万元,西部地区由2.7万元提高到3.1万元。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受限于各地财政状况和执行标准问题,生活补助发放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听说有乡村教师补助的政策,但还没有收到。”陈俊德老师所在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地处深山。经过辗转打听,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资金筹集很困难,县里需要先拟订方案、拿出资金,才能向省里申请相应的配套,一些县财政预支这些费用有困难。”
而如何兼容新政策与老办法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挑战。四川某乡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薇(化名)抱怨:“我们去年刚涨了400元工资。结果后来一说要体现向艰苦地区倾斜,把我们又调了回去,变成了300元,听说县城老师降得更多。”而据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调研,一些地区还发生了原有教师与特岗教师之间的矛盾。“特岗教师是中央财政拨付的统一薪酬,原来的老师坚守了那么多年、干的活也差不多,收入却比新毕业的大学生差了一截,容易不平衡。”
“在县级政府那里,中小学教师基数大,很多都占了财政供养人口的1/3到一半,薪酬一提升,压力就特别大。这是现实处境,也是客观的困难。”秦玉友说。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据记者调查,很多地方都有名目不一的乡村教师扶持项目,有的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弥补了缺口。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珊瑚中心小学教师陈育红说:“几年前,我们乡镇就设立了专门支持‘三基’的经费,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1300元的奖补。”
编制、职称,“铁饭碗”的吸引力
“评职称以前有很多条件卡着,像有科研论文、学历的限制,2015年上面有政策,评聘不再分开,考核通过就可以享受高级职称待遇,像我这样的老教师终于可以从中级评高级了。”陈育红谈到这点非常高兴。
辽宁大连三十四中教师刘丽华去年交流到瓦房店市李关镇第十一中学支教1年。她观察到,自己的同事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李关人。“在李关镇,有编制的工作不多,老师进编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这对于老师们能留下很有吸引力。”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职称激励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瓦房店市泡崖乡中心小学教师牛冬梅说:“我们学校去年有6个符合条件的老师全部评上了高级职称,但由于中级职称满额,只能退一个进一个,近些年走了不少人。学校有60多个老师,50岁以上的有40个,30岁以下的只有8个。”
“目前的编制、职称结构确实有待优化。”秦玉友说。“由于学生总量减少、小规模学校增加,整体的教师编制都比较紧张,加上之前积累了一批中级职称教师,也需要慢慢消化。”
在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老师呼吁降低职称与待遇挂钩的权重。“大家都干一样的活,有高级职称就比我们中级职称的多拿1000多元,差距也太大了。”云南某地乡村教师王莉(化名)说。“现在基本待遇那么低,都指望着提职称,每次评职称都会擦出不少矛盾。”
“理想状态下,职称应该是对能力的承认而非待遇的标尺。”秦玉友坦言,“过低的基本薪酬会把部分初入职者直接排斥在外,只有提供了生活、成家的物质基础他们才可能作出相应的职业选择。”
能力提升,培训更需机制配套
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求,到2020年前,要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自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各地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开展省培、市培、县培,中小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项目多、经费够,学校也希望老师多培训,但人一走一摊子事就没人做,本来就缺人,压力比较大。”江西省某乡村校校长王远(化名)感觉,培训的方式还需要调整。“现在很多是上面要你学,而不是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充电,最后弄得就像迎接评比、检查一样了。”
“希望有些实打实的培训,最欢迎到一流学校听课、交流,最怕网上听课、在线培训。”重庆市垫江县教师张宁(化名)直言,业余时间都在改作业,电脑点开凑课时,谁也不听。他打趣说:“在音乐厅和蹲家里听音乐能一样吗?”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采取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送教下乡、送培上门等措施解决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
最大的支持,是统筹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乡村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善是乡村教师留得住的重要因素。在北京密云、浙江嘉善等地,由于一系列生活条件的便利化以及城乡教学教研纳入整体规划,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生活工作上的差距显著缩小,甚至出现反转。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新毕业大学生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形式加入乡村教师的行列。
“区里近几年招聘的教师来源也更加多样了,很多都是业务骨干,有东北的,也有河北、山东的,他们都愿意来密云当乡村教师。”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刚来的时候住在教学楼里,后来在外面租房子。现在保障房在建设中,老师们有了盼头。”刘丽华见证了瓦房店市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的努力。据了解,2015年、2016年中央分别安排资金19.4亿元、24亿元支持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3.2万套、4.7万套。
“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取决于很多方面。”秦玉友表示:“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生活条件,相同的扶持措施意义并不一样。比如1000元的补助在不少地方算很高了,但在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光是交通、生活增加的成本就能把它抵消掉。所以,下一步措施应当引入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思路。”
秦玉友说:“从反馈看,老师们要求提高待遇的呼声最高,但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更加重要。日常生活、交通、信息条件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最艰苦、最难留人的往往是基本生活不便的地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为此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目标是实现乡村教育发展与国家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记者手记】
让乡村教育有梦有想象
甘守清贫、高尚坚守,“他者”眼里的乡村教师是红烛春蚕,是丰碑,鲜花掌声响起来时一脸朴实的微笑,其他时候赓续乡土不绝如缕的文脉。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他们对柴米油盐的关心和有如常人的忧愁。
“睁眼忙到黑没空学”“也就混个温饱”。问及职业发展,不少受访者这么说。耳闻目睹,乡村教育总有点苦苦撑持的意味。然而,悲情职业令人生畏,缺乏梦想终沦平庸。乡村教育需要点精神,让未来的传薪者看到希望。
得才育之、桃李满园、布德正风、化民敦俗,“教书先生”在乡土中国有着特殊的位置。陶行知先生对乡村教育的改造证明,乡村有其独特的资源,广阔天地需要有想象力的教师来开拓。希望有一天,年轻人能够因为乡村教育这个舞台本身而选择它并为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