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大雪中的北大未名湖畔晶莹剔透,更显妖娆。缤纷的雪花落在中文系博士生李晶的睫毛上,湿润了她的双眸。“今天是孟二冬老师的生日。老师出生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季节,也许意味着他的生命要经受艰难的历练。我相信,老师的生命力一定像冬天一样顽强不屈,他会再微笑地站在讲台。”
丰年瑞雪,孟二冬迎来了49岁的生日。在瑰丽的烛光中,他吟诵了《淮南子》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的语句,来鞭策自己身为人师,更需时刻反思,提升修养,回报学生。
每一次学生来,他都特别开心,但每一次都带来体力的透支
倒在援疆讲台上的孟二冬,在北京经历了命悬一线、妙手回天的生死抢救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他历经3次大手术、几次化疗,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魔,他的乐观积极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而在病榻上,他始终坚持指导学生。
几天前,因为光顾着和学生谈唐代文学,耽误了服药时间,孟二冬吃药时有点急,一颗药片卡在了他狭窄的食道里。虽然后来医生在胃镜下做了扩张,可是因为狭窄部位出现了水肿,使得孟二冬几天不能吃东西,明显地消瘦多了。这时候,05级硕士生蔡丹君来医院看望老师。一看到学生来,孟二冬可开心了,顿时精神百倍,一聊又是很长时间。
蔡丹君说,看到老师饿着肚子却神采飞扬地问我最近的学习情况,我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她回忆说,就在2005年9月10日老师做开颅手术前一天,她去医院看望他。老师从病床上坐起来,语重心长地给这位新弟子上了第一课。从治学到做人,从生活到理想,老师娓娓道来,一直谈了一个多小时,根本就不像一个第二天就要做开颅手术的人。
“我这半年来,在老师的交代下,转向其他导师求教,但我知道孟老师的内心其实很歉疚,因为这无疑会给其他老师带来很多麻烦。孟老师虽然不能经常阅读我的学习报告,但他始终指引我研究的方向,传授我治学的方法。”
孟二冬有5个学生今年面临毕业,他觉得在毕业的节骨眼上学生更需要答疑解惑,于是他安排每个学生一人轮流一天,来病房和他论谈。他和学生一起吃饭,挪桌子、搬椅子、洗碗,还非常细心地照顾学生。让学生们感到非常内疚的是,因为照顾学生忙这忙那,十几天后,孟二冬患上了感冒。
“对常人来说,感冒没有什么,可是对孟老师来说,却有生命危险。每一次学生来,孟老师都特别开心,每一次都带来体力的透支。但他宁愿如此,他想的全都是学生。”北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萍萍非常感动地说。
他看过的学生论文,几乎每一页都夹有小纸条,比学生自己还要认真
孟二冬对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赞不绝口。他经常对学生说,现在我们的文学研究很多都是在研究外围的东西,我们要把研究重点放回到文学的本身来。李晶说:“孟老师对我们特别宽容,但这种宽容不是一种放任,而是因材施教,寄予一种最深的鼓励,在感动和激发中鼓励你做学问。”
李晶说,还没进北大时就知道孟二冬的《〈登科记考〉补正》,非常崇拜。可是她也有另外一种担心,就是孟老师学问扎实,注重考据,而自己因为性别特点,偏向感性,她担心自己做不好学问。孟二冬琢磨到她的想法后,充分肯定了她的研究特色,说:“《〈登科记考〉补正》只是我学术上的一个准备,我要走一条把学术性情建立在扎实学术准备上的道路,性情为本的研究方式也是可以坚持的。”老师看完她第一篇论文后发来的短信,使李晶深受鼓舞并一直珍藏在手机里。短信是这样写的:“论文看毕,此节写得甚好,能看到你的才气和功力,很为你高兴。但是在个别地方还有所笔误。天气炎热,注意身体。”
“孟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总是一丝不苟。”博士生刘占召说。每到批改论文时,孟二冬的家就成了图书馆,到处会铺满打开的书,供他随时查找。他看过的学生论文,几乎每一页都夹有小纸条,纸条上除了对论文的框架和立意提出建议外,还有对错字的勘误——常常比学生自己还要认真,让学生非常受感动。博士生翟景运说,2003年,孟老师从日本讲学回来没几天,他就把论文发到孟老师的信箱里了。他当时想,老师去日本讲学两年没回家,手头上一定有许多的事要办,家里也会有不少事等着他去做,先把论文发给他,待他有时间时再说吧。可没想到仅仅三天,孟老师就把4万多字的论文看完了,还批改了许多意见,连一个错字都不放过。
不仅是指导研究生,就是指导本科学生做学年论文,孟二冬也一丝不苟,认真辅导,连一条注释也要反复推敲,甚至还亲自为学生找资料。在课堂上,孟二冬每次上课都会早一点到,下课后也会晚一点走,希望与学生有更多尽兴的交流。
病情历经了几次反复后,孟二冬更加惜时如金,一心琢磨着要把时间争分夺秒地利用起来。于是,他向系里提出借用一间校内单身宿舍,以便与学生们随时交流。“多活一天,就要多和学生呆一天。”
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人格的流露,并非简单的职业要求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说,孟二冬对学生的关爱是非常自然的,是一种人格的流露,并非简单的职业要求。现在有的教师太忙,学生又多,根本没有多少精力关照学生,“放羊”现象严重,“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都在不断增加,但爱心似乎在减少。我们有鲜花、有美酒,有汽车、房子等等,如果缺少爱心,就如同生活在无味的沙漠中。爱心是那样宝贵,现在又有短缺的趋势,所以孟二冬显得可贵”。
在学生的眼中,孟二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已经博士毕业的曾祥波说:“孟老师为人宽厚,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他做事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打算得少,为别人做了好事也不说。孟老师曾经为我写过几封推荐信,却一直没有提起过,还是别人说起我才知道。”每次想到这些,曾祥波的心里都会泛起一股暖流。
2003级硕士生赵乐说,刚搬进新建好的学生宿舍时,孟二冬担心有甲醛的污染,自己花钱给每个宿舍送了一盆绿萝,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刘占召说,每隔一段时间,孟老师就叫学生们到他家吃饭,亲自下厨房做香喷喷的红烧肉,有时师生们一起做饭做菜,边做边聊边讨论问题。而请学生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孟二冬总是给学生点烤鸭吃,而且一点就是两只。
孟二冬现在每天都能收到许多信和贺卡,大多都是他的学生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比如,新疆石河子的学生给他叠了千纸鹤,寄了几百张贺卡,今年又邮寄过来一个特别大的“不倒翁”,希望孟老师永远坚强不倒。孟二冬曾经执教的安徽宿州师专和山东烟台大学的学生,也给他写来很多信。烟台大学87级的一名女生在信中说,在大学时上孟老师的课,她总是坐最前排听得最认真。一名在美国深造的学生说,孟老师讲课时的神采飞扬和对学生的认真态度,一直让他非常怀念。而这么多的学生,孟二冬却几乎每一个都能想起,他一边看信,一边对身边的弟子说着当年的往事,他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从前。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孟二冬准备了许多精美的贺卡,他说有很多人要感谢。因为他胸部插着针管,而且感冒未好,写贺卡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下来。他的学生说,老师,要不我们替您写吧。孟二冬笑着拒绝了——“还是等我好些了,自己来写吧。这么多关心我的人,还有我的那么多学生,我要亲自向他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