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关注大学生就业
用双手开创一番事业 ——湖南武冈市14名贫困大学生乡村办学记
在湖南省武冈市,有这样14名贫困大学生,他们并非名校毕业,但却拥有他们自己的一份事业,并且干得很开心。这些贫困大学生,就是湖南武冈市城东中学的创办者——校长邱盛登与他的同伴们。
只为让贫困孩子能上得起学
2000年6月,23岁的农家孩子邱盛登,怀揣着邵阳师专的专科文凭和湖南师大的自考本科文凭,回到老家武冈。让他大吃一惊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年邵阳师专的104名武冈籍学生,没有一个找到正式工作!
邱盛登转身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此后半年,他干过搬运工,做过文秘,当过门卫,尝尽了酸甜苦辣。然而,令他久久不能释怀的还是他的教师梦。2001年,他毅然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了家乡,在一家民办中学任教。
这期间,喜欢观察琢磨问题的邱盛登发现,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大量中小学生涌入城区学校,一些城区学校提高录取分数线与收费门槛,不少家庭贫困或考分较低的贫困孩子被挡在城区学校的门外。望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看到他们一次次被拒绝后疲惫的身影,邱盛登萌发出强烈的办学欲望。出身在贫寒农家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学好友李慎甜的赞同。2002年6月,邱盛登、李慎甜、李永红等9名分别毕业于邵阳师专、湖南师大、吉首大学、娄底师专的大学毕业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用自己的双手艰辛办起学校
几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要独立自主创办一所学校,谈何容易!场地,是软磨硬泡才租下的已闲置几年的原洞庭小学;人员,除了邱盛登外,其他人都没有上课经验。“但我们不管不顾了,我们就是要创造一份自己的事业,办一所为贫困学生服务的学校。”6年后,站在初具规模的校园里接受记者采访的邱盛登说。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信念,邱盛登和同伴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用1000元付了租金;学校运转全靠大家集资,每人1万元。1万元,对刚毕业的贫困大学生,可说是一笔巨款。为了这1万元,邱盛登将父亲用来买猪崽的200元钱都要来了;毛祖成7次从学校步行到老家信用社,才贷来8000元。
9万元股金凑齐了,学校大规模维修也开始了。当时的学校只有6间平房教室、10余间教师住房,且简陋而破旧,没有天花板,抬头见瓦,刮风掉灰,下雨漏水,操场上杂草丛生。为节省经费,邱盛登和同伴们全部当起了建筑小工,他们自己动手,除草捡瓦砾,装饰天花扳,修建水池、厕所、水泥篮球场。从头至尾,他们只请了两个工人!
学校修好了,学生哪里来?为了招生,他们自备茶水干粮,步行走遍了双牌、天鹅、邓家铺、荆竹等边远山区乡镇的各个村庄。经过不懈努力,第一年学校招了两个班,共104人。
不能吃苦怎能闯出一番事业
对9名大学生办学,当初许多人是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但没想到几个愣头儿青还真像模像样地干开了。第一年还没完,学校就买了2亩多地修起了16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之后几年又先后建起了学生公寓、大操场,总投入已达600多万元!更为难得的是,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2005年首届毕业生92人参考,21人被省示范性学校——武冈市一中和二中录取。此后两年,被省示范性学校录取的学生更是分别达到了35%、45.2%!这个数字,全市少见。因为,学校当初招进来的都是所谓的好初中拒之门外的“差生”啊。
从2005年到2007年,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教育先进单位,校长邱盛登2007年也被评为“武冈市十佳青年教学能手”。学校规模也逐渐扩大,现有在校生392人,教工16人。
“如果说学校有一些成功的话,得益于大家的支持。”邱盛登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在他办学最困难的2003年,9月22日,时任武冈市副市长的石亮明来到学校调研,曾在邵阳师专任教多年的石副市长恳切地对随行人员说:“城东中学的老师们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自谋生路,他们不要政府—分钱,不给政府添麻烦,政府应多给予关爱与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办学前3年,邱盛登与其他同伴没发一分钱,直到今天,平均年龄24.7岁的14名老师也是每月只发五六百元生活费,而且多年来老师们一直是与学生同吃同住。“我也不知自己图什么,但我知道,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份事业,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邱盛登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