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灾区帐篷学校的声音:“就是中暑,我也要读书”
2008-05-28  中国教育新闻网  

字体大小:

  “帐篷里上课真热啊,今天上午我差点中暑!”“那你愿意上课吗?”“当然,就是中暑,我也要读书!”这是27日中午,一名来自北川县地震重灾区的初一学生与记者的对话。

  这名学生叫胡俊潇,11岁,来自北川县邓家乡,爷爷在地震中遇难,他随家人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目前就读于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初一班。

  中午时分,帐篷里闷热不堪,但还是有4个孩子坚持在这里看书写作业。胡俊潇满头大汗,热情地递水给记者喝。

  “帐篷里没法装空调,电扇也不管用,我们老师上一节课,就像洗了个桑拿一样。”绵阳中学高一年级主任胡光辉感叹说,“这些娃娃真乖,帐篷热得像个蒸笼,他们学习还是很认真,他们都很珍惜上学的机会。”

  目前,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学生基本来自地震重灾区北川。著名的绵阳中学承担初中部教学任务,胡光辉介绍,目前初中部三个年级11个班,共180名学生。

  “180这个数字是今天统计的,每天都不一样,学生流动情况很多,比如今天父母把孩子带走了,明天又来新学生了。”胡光辉说。

  语文老师朱佩珊在帐篷学校上了两天课,感触最深的就是地震灾区学生对上学的渴望,“有一个孩子早上家里有事,上午不能来上课,他就叫同学给他占好座位,下午他要来。”

  来帐篷学校前,朱佩珊以为自己会见到一群沉浸在悲痛中的、心不在焉的孩子,但她很快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很坚强,甚至有些开朗。一个女生见她第一句话就问:“你是语文老师吧?”朱佩珊很惊讶,问:“你怎么知道?”

  女生笑答:“语文老师才会留这么有诗意的长发!”

  “我担心学生会有这样的心态:‘我不想来读书,硬让我来’,但是,我发现,这些失去了学校的孩子,是如此渴望学校。”朱佩珊说,“刚来时,我做了很多准备要激励他们,最终是他们感染了我。”

  但是朱佩珊还是能够感受到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爱与怕,她找了一些文章让学生朗读,例如《废墟上的花朵》《废墟》等,“他们读起来,满含深情,跟我平时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初三二班班主任张青杨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在填写父母信息时,他用调侃的语气问:“我爸妈都死了,我还填不填?”

  张青杨说:别看孩子脸上有笑容,但地震给他们留下的心灵创伤,不是几天时间就能恢复的,“这个孩子,他强作镇定和满不在乎,其实是在掩饰内心的痛苦,是一种自我保护。”

  目前在四川地震灾区,帐篷学校陆续开学,无数孩子擦干眼泪走进临时课堂。虽然灾区仍然满目疮痍,但已书声琅琅。

  “社会各界都很关注这些孩子,他们用各种办法帮助孩子尽快抚平心灵创伤。”朱佩珊说。

  27日上午,朱佩珊在班上给孩子们讲《士兵突击》主角“许三多”,很多孩子们都看过这部电视剧,大家热烈讨论,后来,朱佩珊让孩子们轮流朗诵“许三多语录”,这时,她发现,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上面下来检查工作的专家——坐在帐篷学校最后一排,也跟着学生在一起大声朗诵:“不抛弃!不放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部长:正在研究灾区考生录取政策问题
·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开展向灾区捐赠献爱心活动
· 灾区教育系统迅速行动起来
· “灾区百名乡村教师培训及救助”计划启动
· 李侠:灾区更需要援助的多元化与持久化
· 教育系统踊跃为灾区捐款
· 国家减灾委《灾后恢复重建实用技术手册》编完
· 陕西地震灾区高考及中考工作将如期举行
· 孩子是灾区和祖国的未来 高校招生应向灾区倾斜
· 四川灾区首批帐篷课堂设立 开展心理援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