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里上课真热啊,今天上午我差点中暑!”“那你愿意上课吗?”“当然,就是中暑,我也要读书!”这是27日中午,一名来自北川县地震重灾区的初一学生与记者的对话。
这名学生叫胡俊潇,11岁,来自北川县邓家乡,爷爷在地震中遇难,他随家人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目前就读于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初一班。
中午时分,帐篷里闷热不堪,但还是有4个孩子坚持在这里看书写作业。胡俊潇满头大汗,热情地递水给记者喝。
“帐篷里没法装空调,电扇也不管用,我们老师上一节课,就像洗了个桑拿一样。”绵阳中学高一年级主任胡光辉感叹说,“这些娃娃真乖,帐篷热得像个蒸笼,他们学习还是很认真,他们都很珍惜上学的机会。”
目前,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学生基本来自地震重灾区北川。著名的绵阳中学承担初中部教学任务,胡光辉介绍,目前初中部三个年级11个班,共180名学生。
“180这个数字是今天统计的,每天都不一样,学生流动情况很多,比如今天父母把孩子带走了,明天又来新学生了。”胡光辉说。
语文老师朱佩珊在帐篷学校上了两天课,感触最深的就是地震灾区学生对上学的渴望,“有一个孩子早上家里有事,上午不能来上课,他就叫同学给他占好座位,下午他要来。”
来帐篷学校前,朱佩珊以为自己会见到一群沉浸在悲痛中的、心不在焉的孩子,但她很快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很坚强,甚至有些开朗。一个女生见她第一句话就问:“你是语文老师吧?”朱佩珊很惊讶,问:“你怎么知道?”
女生笑答:“语文老师才会留这么有诗意的长发!”
“我担心学生会有这样的心态:‘我不想来读书,硬让我来’,但是,我发现,这些失去了学校的孩子,是如此渴望学校。”朱佩珊说,“刚来时,我做了很多准备要激励他们,最终是他们感染了我。”
但是朱佩珊还是能够感受到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爱与怕,她找了一些文章让学生朗读,例如《废墟上的花朵》《废墟》等,“他们读起来,满含深情,跟我平时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初三二班班主任张青杨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在填写父母信息时,他用调侃的语气问:“我爸妈都死了,我还填不填?”
张青杨说:别看孩子脸上有笑容,但地震给他们留下的心灵创伤,不是几天时间就能恢复的,“这个孩子,他强作镇定和满不在乎,其实是在掩饰内心的痛苦,是一种自我保护。”
目前在四川地震灾区,帐篷学校陆续开学,无数孩子擦干眼泪走进临时课堂。虽然灾区仍然满目疮痍,但已书声琅琅。
“社会各界都很关注这些孩子,他们用各种办法帮助孩子尽快抚平心灵创伤。”朱佩珊说。
27日上午,朱佩珊在班上给孩子们讲《士兵突击》主角“许三多”,很多孩子们都看过这部电视剧,大家热烈讨论,后来,朱佩珊让孩子们轮流朗诵“许三多语录”,这时,她发现,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上面下来检查工作的专家——坐在帐篷学校最后一排,也跟着学生在一起大声朗诵:“不抛弃!不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