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亮出最美丽的青春名片
——记服务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大学生志愿者
7月29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内的大学生志愿者挥舞“福娃”欢迎来宾。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奥运临近,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园内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大学生奥运志愿者红黄为主色的T恤上,画着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我们要做奥运的惊叹号!”作为奥运文明观赛拉拉队成员的文法学院学生刘冰说。
北科大5000多名奥运志愿者根据惊叹号的形状,形象地诠释志愿者精神:一“直”坚定,一“点”轻松。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在即,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和100万社会志愿者以及20万拉拉队志愿者已经展开双臂笑迎来自五洲四海的宾朋。作为奥运服务的生力军,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向世界亮出最美丽的青春名片。
争聘志愿岗位,奥运场馆80%志愿者来自高校
“您好,垃圾请分类,残食倒这边,餐盒倒这边。”奥运场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餐饮部的志愿者、大二学生冯星宇,测试赛期间每天要在3个小时的用餐时间里不断地重复这句话。他和同伴们还要定期检查场馆里的35个冰箱,如果冰箱里的饮料供应出现1/3短缺,就要马上联系进行补给。
冯星宇只是成千上万为奥运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中的一员。据统计,奥运场馆80%志愿者来自高校。尽管奥运比赛尚未开始,大学生志愿者们已经通过选拔、培训、测试等一系列志愿服务,令世人刮目相看。
作为奥运会的基石,志愿者是一届成功奥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自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报名工作启动以来,高校师生纷纷踊跃报名申请担任奥运志愿者,清华大学在各高校中率先开发使用奥运志愿者报名信息系统,最终报名总人数超过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师生申报奥运会志愿者人数占北京市报名总数的70%以上。
家在四川绵竹的清华大学学生李汶颖在地震中失去了12位亲人,巨大的悲痛并未将她击倒,反而是全国大批志愿者服务灾区、共度难关的勇气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她报名成为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的志愿者。她的行动得到了身为灾区志愿者的母亲的支持,母女俩虽远隔千里,却同样坚守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目前,所有高校都完成了志愿者申报人的通用培训,重点培养了万余名骨干志愿者,并在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中进行了实战演练。当场馆内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时,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或热情地引导观众,或紧盯着比赛现场协助裁判进行成绩裁定,或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成绩单四处奔走……他们甚至来不及喝一口水,但他们脸上始终挂着动人的微笑,这是因为奉献的青春是最快乐的。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像冯星宇和李汶颖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对北京奥运会的服务承诺。
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
“见人要微笑,服务要周到,咨询要到位,进门需礼貌。”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奥运村住宿服务团队的学生们对自己工作的形象概括。
7月25日,奥运媒体村正式开村,包括260多名人大学生在内的2000多名高校学生,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以住宿服务生的身份,为6000多名来自各国和地区的媒体记者提供服务。这对以前在家很少做家务,甚至不做家务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全天候工作,拉门、铺床、保洁、刷马桶、收垃圾等都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学生杨阔说:“第一次做客房服务时,面对一个陌生人留下的脏床单,不自觉地有一种厌恶感,可想到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还是硬着头皮扯下了床单。”调整了心态,明确了角色定位,经过培训,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了酒店服务的各项专业技能。
军人的素质、志愿者的精神、学生的素质,这是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对自己的要求。由于出色完成了“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的升旗任务,清华国旗仪仗队的44名学生被确认为北京奥运会升旗手志愿者,他们也是该类志愿者中唯一一支学生队伍。奥运期间,他们将赴8个场馆完成升旗任务。
现在,他们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练习阶段,大部分练习在酷热的室外进行,穿着长袖衬衫和厚厚的礼服,还有领带和宽腰带,每次升旗后都被汗水湿透。大二学生张晓锋是队里流汗最多的人,由此获得了“汗人”的称号。“我们要打磨每一个动作,完善整体配合。”张晓锋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完美的升旗手,用每一个细节体现我们的爱国情怀。”
2008年7月8日零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二学生梁晨在首都机场入境卡激活中心的注册台,亲手激活了第一张入境奥运注册卡。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对梁晨说:“小姑娘,你创造了历史。”梁晨则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也是北京的第一次。我只是幸运地亲历了这一时刻。为了这一天,许许多多的人付出了辛劳。”
奥运期间,首都国际机场将有2000多名来自高校的奥运志愿者,用8种语言为奥运客人服务。他们将努力用完美的服务成就北京奥运的荣耀与自豪。
北京大学奥运志愿者、硕士研究生刘乡荫日前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回信---温家宝总理为奥运志愿者写下的亲笔题词:“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
“我给总理写信时想得很简单,就是为了激励团队的志愿者们,没想到总理能够满足一个普通志愿者的小小请求。”刘乡荫说,“温总理的鼓励一定会让我们在奥运志愿服务中更加坚强、更加快乐。”
广泛传播志愿精神,让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
“奥运会为志愿服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借助奥运会的契机,能够最大程度地集中各方资源,广泛传播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让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让志愿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说。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国文是一名城市志愿者,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信息咨询、便民服务等工作,更能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志愿者的伟大。
“刚开始到站点服务时,别人经常问‘你们干什么呢’、‘你们当志愿者图什么’等问题,很难回答。现在别人看我们的眼光变了,不再奇怪了。”国文说,“人们看到志愿者在服务,常说的是‘志愿者真辛苦’、‘我想当志愿者在哪儿报名’。”这些变化让国文感到高兴,觉得志愿者越当越有意义。
日益壮大的志愿者大军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无偿为他人提供帮助、为社会服务,已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行动。借助奥运,让“志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将是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大成果。
北京各高校更是把握奥运契机,以开展奥运志愿者工作为切入点,大力加强高校育人工作。90%以上的高校将“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
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实践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两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累计有7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20万工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商场、小学、部队和奥运场馆的建设工地,向社区居民、小学生、武警战士和农民工提供英语讲授、奥运知识宣传、文艺演出慰问、文明礼仪宣传等志愿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志愿服务工作,奉献祖国、服务奥运的热情都是一样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一学生赵雅婷说,“我们要用真诚、专业的服务承担起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中国和平发展国家形象代表者的光荣使命。”(记者 杨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