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教育时评:教授学者的声音要大一些
2009-03-22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高校的教授、学者要有声音,而且声音还要大一些。这不是说在课堂上讲课的声音,而是说在社会生活当中,教授、学者们有责任向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发出自己的声音。

  记得在很多年前的一次会议上,当时国家科委的一位负责人曾说,我们很多专家、院士只会说“术语”,却说不好“普通话”。的确,专家、学者应该学会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把大学问传播开,尤其是急国家、民生之所急的学问。

  2009年两会期间,一位学者跟我说,每逢国家遇到大问题,比如金融危机、汶川地震、食品安全等,全社会都期盼答案,都希望有人能拿出办法,而这时候,高校专家、学者们的声音却显得很微弱。是不是学问不够,力不从心?非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们不屑于写那些在他们看来过于浅显的文章,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于写专业的学术论文,满足于在圈内赢得掌声。

  世界科技界有一个传统,就是使用公共资源从事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取得成果后有责任贡献给社会,要有意识地传播给公众。所以发达国家的教授、博士生一有时间就去科技馆、博物馆作义务讲解,给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这一点在国内不被重视。早年,老一辈科学家还有些积极性写科普著作,现在似乎后继无人了。媒体上常见一些艺人、运动员受商家之邀给某些食品、药品作不实宣传,懂行的专家却不发声。很多人是因为怕吃官司,没时间应付缠讼,但是吃亏上当的是普通老百姓。从大道理上讲,这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当然,让专家、学者站出来讲真话也需要社会的配合,需要法制、舆论环境的改善。我们传媒界首先要自省。有些记者不愿费力挖掘有价值的题材,习惯于盯着那些熟面孔,习惯于跟风,这样下去,何谈舆论引导!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21日第2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评论:专业增减要符合教育规律
· 教育评论:导师变“老板” 学术有危机
· 教育评论:请走出溺爱的漩涡吧
· 教育评论:把立德树人的根扎在家庭
· 教育评论:赢得高考的衡水中学能否赢得人生
· 教育评论:学校擅自转捐善款,有悖慈善伦理
· 教育评论:让大学教育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 教育评论:“虎”式教育能否成就“虎儿”
· 教育评论:“学历查三代”能查出什么?
· 教育评论:公选校长 竞争择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