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目前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0多所,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同时还有很多农村学校不达标,该市计划到2010年年底撤并107所不达标的中小学校。
为了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其中,学校布局调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类似牡丹江这样大规模布局调整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在发生,牡丹江市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建新校,撤旧校,改善办学条件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要照顾到那些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
首先,学校布局调整不能大拆大建。布局调整必然涉及学校的撤、并、扩、建等问题,涉及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校园改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大拆大建,要一切推倒重来或者大部分推倒重来,国力财力不允许,也有违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的要求。
其次,学校布局调整必须考虑学生上学实际,考虑学校撤并后路途遥远带来的学生辛苦、安全、上学成本增加等问题,以及可能随之带来的学生辍学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
再其次,村小撤销对乡村文化和乡村建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传统的以村小学为中心的文化中心消失后,怎么推进乡村的文化建设和凝聚力?怎么增强农民和知识的亲近感?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布局调整更不能简单地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如何充分利用废弃的校舍,都应有预先的计划。
此外,在撤销小规模学校的同时,还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批新建学校没有传统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沉淀,房子新,设备新,怎么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产生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撤并带来了学校规模的扩大,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学生数超万人的超大学校、学生数超百人的超大班级,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必须规划控制好办学规模。
学校布局调整不应是政绩工程,而应当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随着布局调整,新的矛盾甚至教师的调配问题必然随之而来,我们不惧怕矛盾,但必须未雨绸缪,事先预见到这些矛盾,在科学预见矛盾的基础上审慎决策,真正把好事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