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是加快弱智教育发展步伐应运而生的一种办学形式。它的产生一方面是解决了目前学校师资设备尚不具备单独办班的实际困难,又较现实地为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重要保证。我们认为:弱智儿童应与正常儿童一样,要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常儿童的教育原则、方法、措施对弱智儿童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其能掌握基本知识,自理日常生活,从事简单劳动,适应社会环境,逐步实现弱智儿童回归主流正是教育目的所在。鉴于此,我校从1997年9月起,进行了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研究,在学生智力开发、适应能力训练、巩固入学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1.领导重视,特教师资配备到位
为加强我校弱智儿童教育的领导,确保随班就读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成立特殊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特教教研组长组成,具体负责弱智生鉴定、复查,计划制定,就读班教师配备和考核奖励政策等项工作,同时把此工作列入学校计划定期开会研究。二是配足配好随班就读教师,因为随班就读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领导在师资配备时极为重视,选择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弱智儿童,掌握弱智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而且在教学上有一定教学经验,家长信得过的教师担任。并且成立特教教研组,拟定弱教师资的培训计划,订阅(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以现代化特教思想、理论、方法、手段武装和充实教师,使教师们认识到特教的意义及规律,了解弱智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而内化为教师爱特教、培育弱智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同时,学校制订了(关于加强对弱智生管理工作若干意见),对就读班教师的职责要求,考核奖励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2.建立教育档案,特教管理到位
弱智学生随班就读有关的档案资料是了解弱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身心康复情况,分析教学手段、方法成败得失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考核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学校对弱智生分别建立(特殊儿童受教育档案)。由教师与弱智学生家长,采取测试、询查等方式,就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语言发展、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逐项如实记载,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注意收集弱智生检测原始记录,教育鉴定,学籍卡,个别教学(训练)计划,辅导记录,各学科作业和试卷等,每学年装订成册,存入弱智学生个人档案袋内,做到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把随班就读工作纳?quot;普九"轨道。
3.因势利导,个别教学到位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之一是因人施以个别教学,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我们特教组与任课教师一起制定有利于弱智生康复、学业进步的个别教学(训练)计划。所制定的计划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对弱智儿童教学必须做到五个"适":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因人而异,力求接近弱智儿重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二是拟定教学目标要"适度",表述具体明白,可以使弱智生接受;三是设计教学方法要"适当",注重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启发思考,力求巩固;四是作业难度要"适中",评分时要多鼓励,提高其自信心;五是课堂气氛要"适宜",营造和谐氛围,使弱智生在困难之处得到帮助,闪光点得以发挥。同时,根据人的各感官之间的优、劣,对接受事物具有互补性的生理特点,就读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选择途径:一是多提问,强化其听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多动手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三是利用电教媒体及直观教具,培养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弱智学生潜在优势,从而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认识水平,逐步实现回归主流之目的。特教组教师通过互相听课,规定每学期活动两次,进一步熟悉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提问、指导学生学习等具体环节,从中探讨在不影响班级整体教学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空隙,保证个别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读班教师对弱智生充实"课前引导预习、课后重点辅导"的方式方法,逐步优化弱智学生的学习环境。
4.系统评估,目标落实到位
弱智儿童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不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否则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特教教研组针对弱智儿重智残的不同程度,从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弱智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要依照特教教学目标进行系统评估,包括口头、书面、操作等考核形式,试题可分类、分段、分期出示给学生,让随读生在无心理障碍的气氛中进行。轻度智残的学生参加普通班的测试,以40分为合格线;中、重度智残的学生,由任课教师根据个别教学计划出卷测试。同时,要评价随读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情趣等非智力因素,以便掌握随读生的学习使其保持最佳发展状态,此评价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会同家长根据平时的观察作出鉴定,以有利于弱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为原则。教师对弱智儿重全面、系统地评估鉴定将及时如实地记载入(特殊儿童受教育档案),并细致认真地讨论分析目标的落实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