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学习好,有出息。一旦被确诊自己孩子智力落后,有的家长不能面对这个现实。对孩子悲观失望,甚者还嫌弃他们;有的父母认为是自己的某些原因造成孩子智力落后,有“内疚感”,因而对孩子特别溺爱,百依百顺。也有的家长四处求医,希望有灵丹妙药治疗智力落后。以上种种心态都影响了家长对智力落后子女及时的教育和训练,影响了孩子早期康复。正确的态度应是:
(1)正视现实。家长应正视现实,既不要希望出现奇迹,因为现在还没有治疗智力落后的特效药,也不要丧失信心,因为教育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智能水平特别是适应能力的提高还是有效的。
(2)热爱孩子。父母首先要亲近智力落后的孩子,平等地对待他和其它子女,给予他更多的爱。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之间互敬互爱,不要互相埋怨指责,家庭成员团结一致,关系融洽,一家人常在一起看电视,讲故事,交流信息,参加家庭劳动,大家都来共同关心智力落后的孩子。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智力落后子女健康的成长。
(3)关心与训练。家长对智力落后子女的生长发育应有全面了解,并保证丰富营养,促进脑功能发育,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对必要的药物治疗或其它治疗也提供充分的条件。但是对智力落后的子女仅让他吃好穿好是不够的,他比正常儿童需要更多的早期教育和训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就要让他模仿父母的动作行为,对他进行语言、动作的训练,并对他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意志力等方面进行训练。
(4)适度要求。对智力落后子女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姑息迁就,但是要求应适当,尤其在学习等方面,不能和正常儿童同样要求,有的家长要求智力落后子女学习一小时,不能分神,这个要求就过高了,开始时最多只能要求他学习半小时,然后活动一下再学习。
给智力落后子女也要安排适当的家务活,并督促他完成,培养他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以及对家庭的责任心。家长还应按照社会的规则和需要要求子女,使他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能遵守交通规则,并帮助他学会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减少上当受骗。
(5)鼓励引导。对智力落后的子女要多正面鼓励和引导,减少批评训斥,少一些威胁吓唬。家长还应信任他,委托他办些事,如去商店买东西(开始给他的钱要和商品价格差不多),分配他做事时,要让他明白做这些事的意义,并结合他的兴趣爱好,同时给以适当指导,让他们获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