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08月21日12:48 无锡日报
本报讯 作为社会中最弱小的一个群体,弱智孩子的处境让人担忧。近日从无锡市残疾人联合会获悉,我市弱智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在辅读学校就读的弱智孩子,毕业之日便是他们失业之时。一些原本希望自食其力的弱智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向社会发出呼吁,“请给我们一个机会吧!”
崇安区辅读学校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弱智教育中心,自1984年开办以来先后有78位学生毕业,其中只有30多人找到了工作。该校负责人说,从1997年开始,弱智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近几届的毕业生大多赋闲在家。
据了解,有关政策措施不配套,是影响弱智学生就业的原因之一。几年前,有关部门曾发文规定,智力残疾的人进入福利企业不计入残疾人指标,也就是说福利企业吸收弱智者就业不再能为企业带来减免税收等优惠。一些福利企业的积极性由此大打折扣,有的还把原先已招收的弱智员工加以清退。前不久,崇安区辅读学校的数名毕业生就被原来工作的一家企业以“效益不好”为由解聘。
此外,智力残疾者比一般的残疾人劳动能力更差,许多单位便把他们视为累赘。据市残联介绍,按规定,每个单位都须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否则要缴纳相当于上一年度人均收入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
大多数单位宁可选择交钱。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进一个弱智员工,还要再派一个正常员工照看,不如交钱来得省事。
其实,经过辅读学校9年的正规教育,弱智学生毕业时大都有一技之长,完全可以从事一些简单机械的劳动,比如工厂里的最后一道包装工序,还有洗碗、扫地等等。崇安区辅读学校的不少弱智孩子还学会了理发、修自行车、刺绣、编织之类的手艺。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施展他们的一技之长。
弱智学生的处境令人同情。崇安区辅读学校的老师们经常会接到毕业生打来的电话,有的天真地问老师:“我能不能再回学校来读书?真想一直呆在学校里!”有家工厂,每月只给弱智员工发100多元所谓工资,上班时把他们集中在一间屋子里,让一个老阿婆看管着。当昔日的老师看到这一幕时,不禁泪流满面。一位老师说,孤独和歧视会使弱智孩子的智力进一步退化,原来学会的一些本领也会荒疏。命运对他们已如此不幸,社会的关心更显得重要。(赵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