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民热情奔放,文明礼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之骄傲;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继承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发展其中不成熟部分,抛弃其中有害部分,弘扬祖国以礼待人传统。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弱智儿童进行待客礼仪教育的体会。
一、在环境中质陶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写上‘热情主动,文明礼貌”几个大字,提醒学生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仅规范;在教室的学习栏里安排了“待客礼仪”、“文明公约”、”待客须知”等内容,让学生学习待客之道;在教室的故事栏里编入了《陈毅请客》、《王光美家中待客)等故事,使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受到英雄人物和模范典范的感染;在教室的宣传栏里,绘制连环画,并在画的下面编上顺口溜,如“小朋友,懂礼貌,客人来了先问好,客人进家请坐下,端茶送水忙不停,客人走时说再见.都夸我是好学生”,使学生在赏画的同时,学会礼貌持客和文明语言。
二、在教学中渗透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
我在弱智学校教语文。语文学科具有有语有文,有义有图,有情有景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显。如《家访》的教学。《家访》是一堂看图说话课。课文共有三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教师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学生开门,说“请进”。第二幅图是学生把沏好的茶送到坐在沙发上的老师手中。第三幅图是老师离开学生的家时,与学生互道“再见”。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学生在看图会意、课图说话、仿图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说话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看、思、言、行的过程中,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三、在游戏中锤炼
弱智儿童感知迟钝,分辨能力差.难以理解社会道德观念,对他们的口头教育往往不近人意,平悟功半。
但他们天性好动,对活动课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在班队活动课中,设计学生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学生在看中仿,在动中学。
如设计一个去《百货商场》的游戏,请一位学生当售货员,共它学生扮演购买者,要求买卖双方至少使用“请、谢谢、您、欢迎、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中的两个。由于这个游戏贴近学生生活,要求也不高。因此,当老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同学们情绪高涨,都想第一个参与。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几次,既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协作中矫正
弱智儿童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者因为后天脑伤,造成心理发展迟滞,智力落后,导致他们识记慢、遗忘快,概念理解困难,常常表现为言行不一,爱发脾气,以大欺小,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见到熟人不打招呼。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家长的监督,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他们学习某一礼仪规范.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希望家长配合,协同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五、在实践中巩固
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弱智学生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在说理的同时,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如要求学生在上课开始时,与老师相互问好,在下课时与老师工道再见;教师也可以经常到学生家去家访.检验一下学生的待客礼仪,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总之,对弱智儿童进行待客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只要我们针对弱智儿童的特殊心理,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就能使他们学会以礼持人,文明礼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