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2日电(记者高蓓仇逸) “请-王老师-喝-杯-茶。”在一间布置得像厨房一样的情境教室里,一名8岁的失聪儿童双手端着刚泡好的一杯热茶,一字一顿却非常清晰地重复着老师的话语。
与普通聋哑康复训练不同,老师将手遮住嘴,使孩子不能靠看口形来模仿说话,而必须通过背在身上的一个小黑盒子——人工耳蜗体外装置来自己听,自己说。
这个姚姓男孩今年2月19日接受手术,安装了人工耳蜗,3月到上海市听觉言语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经过近五个月的训练,男孩已经能听懂7-10个字左右的句子,可以进行简单交流,背诵儿歌和唐诗,并将于今年9月进入正常小学就读。
正在推进的听觉医学中心等项目,将使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聋哑儿童在全国率先告别以手语或者视觉暗示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先经过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带残余听力助听器等治疗,再由现代听觉语言康复而达到正常听觉语言交流的新阶段。
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研制的人工耳蜗,目前已经进入了临床应用的成熟阶段,这一全国独家的技术使人工耳蜗的价格从20万元降低到3万元左右,为绝大多数上海家庭所能承受。
最近,上海市卫生局和复旦大学等共同投资建设了听觉医学中心这一全市临床医学中心,这是中国首家帮助患儿在自然语境中恢复的聋哑儿康复中心。
“我们是国内唯一使聋儿通过‘听’来促进‘说’的康复机构。”中心负责人之一的江晔医生告诉记者,“每周可以为超过400名儿童和家长提供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各种康复机构习惯于用手语、唇读等方式来训练聋儿,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最多只能读到小学三年级,今后仍不得不转入聋哑学校。
王正敏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五年后上海将没有听障的儿童,上海的聋儿可以和健康孩子一样,进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程序,而不再依赖聋哑学校和他人的照顾。”
资料显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新生儿重度耳聋发病率为千分之六,轻度和中度耳聋发病率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