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笔者有幸结识了一个祖籍希腊的德国女孩,她有一个美丽的中文名字叫费丽。费丽自称有两个母语,即希腊语和德语,另外她还谙熟英语、俄语,此行专程来同济大学学习汉语,如今也算得上初通;而且,年纪轻轻的她已拥有了博士学位,令人感佩不已。
趁工作间隙,笔者请她介绍希腊的学前教育情况。
据费丽说,希腊的学前教育机构一般招收3个月至5岁的孩子(5岁或6岁入学),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公立机构的师资和经费都较有保证,质量较高;而私立机构则参差不齐,有的收费高昂,条件好一点,也有价格低廉的则就难说了。幼儿教师要有相应的任职资格。
对希腊的家长来说,托幼机构费用也是一项大的支出,聘请保姆更是价格昂贵。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社会工作以补贴家用,对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上升。
从她的言谈可以看得出,西方文化注重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非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掌握。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我们可看出中希之间有着许多共性,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学前教育经费不足、妇女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两难选择、私立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督导等。
其实,从费丽本人对五种语言的掌握是否能获得什么启示呢?她来到中国其实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已经能听说少量日常用语,并能读出相当的书面用语。她的早期双语环境的熏陶是不是为她以后掌握多种语言打下了基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