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海省乐都县寿乐镇杨家岗村3岁的幼儿张玉萍来说,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以往在家里的院子里自己玩耍大不相同:今年她将和村里的25个小朋友一起,在设在村小学的“早教点”里过儿童节。
自2009年9月起,青海省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帮助下,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乐都县开展了一项“走教”试验,在幼儿园模式难以覆盖的14个山区乡镇,设立了140个“早教点”,以教师“走教”巡回施教的模式为3岁至5岁幼儿提供学前启蒙教育,为贫困边远山区的孩子开启了寻求智慧的大门。
空白:贫困山区学前教育难以开展之痛
从乐都县城出发,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马厂村。广袤贫瘠的大山将山里山外隔成两个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处在高寒山区的村落一直没有开展任何学前教育。因为贫困又迫切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这里的村民曾一度以卖血供子女读书。
“拇指拇指跳跳,拇指不愿自己跳,邀请小朋友一起跳……”在村小学的教室里,不满20岁的走教老师段贞贞正和孩子们一起唱儿歌。3岁半的李芸和一群孩子一起举起双手,边表演边唱歌。
李芸是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由奶奶李守贞看护。去年,李守贞将她送进设在村小学的“早教点”接受免费学前教育。李守贞说,和一年多以前相比,李芸不仅个头长高了,胆子也大了不少,她不再像过去那样认生,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折纸、画图画,还变得有礼貌,能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
乐都县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9个乡镇中只有5个处在“两山夹一谷”的河谷地带,其他14个乡镇处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这些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居分散。长期以来,因为政府财力有限、群众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等原因,这里无法大规模举办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14个山区乡镇的学前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来自乐都县教育局的统计显示,2009年6月,乐都县共有3岁至5岁幼儿8481名,而能够在幼儿园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幼儿只有2861名,并且这些幼儿大都集中在县城,广大农村地区的幼儿只能接受学前一年的教育。
乐都县教育局局长周永善说:“即使是在农村地区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幼儿,也只能在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接受非正规的幼儿教育。因为农村年轻父母外出打工者居多,乐都县农村隔代抚养情况非常普遍,祖父母基本上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乡教育的主要差距是学前教育的差距。因此,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从学前教育做起,尽最大努力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与其他地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周永善说。
基于此,2009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乐都县启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试验项目。项目为期三年,主要内容之一是:基金会每年投入50万元,在贫困乡村设立儿童早期教育点,招募并培训地方早教志愿者,以“走教”方式巡回施教,为无法上幼儿园的3岁至5岁幼儿提供学前启蒙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