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转发了由新阅读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书目精选了适合0—7岁幼儿阅读的各类经典图书100本,分为基础阅读图书和推荐阅读图书两类。但尴尬的是,推荐书目以国外绘本、童书居多。尤其是在0—3岁年龄段的10本基础阅读图书中,中国图书只有两本。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产童书、绘本缺少精品、创作乏力的窘境。
国产绘本发展面临哪些困境?我们的孩子何时能“喂”着优秀国产原创绘本长大?
——编者
“10后”的邹菁菁是“喂”着绘本长大的。光这点,就没少让小时候没看过绘本的“80后”邹爸爸羡慕。所谓绘本,是一种配合了特定文字的图画书。因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沟通力、想象力等,绘本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风靡欧美,上世纪50年代流行于日韩。绘本在中国传播的10余年间,从乏人问津到占领城市家庭,迅速跑进黄金期。
国产绘本的创作水平还处于幼儿期
据《中国绘本阅读地图》编委会成员王旭平介绍,目前,全国仅民营实体绘本馆就有1600余家。而在一些大中城市里,家长对绘本的追逐甚至达到了“夸张”的程度。有些家庭会提前囤积绘本,甚至还有一些妈妈自称“剁手帮”——再买就剁手,但看到好绘本仍会忍不住给孩子买。
“这一定程度上和经济收入水平有关系。大中城市的家长有过比较好的阅读经验后,都会比较乐意买绘本,因为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绘本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操持着自媒体绘本阅读账号“爱读童书妈妈小莉”的方洁莉这样说。
据方洁莉介绍,很多家长希望通过绘本让孩子认识更多字,培养好品格,而随着数学类和科学类绘本的出现,家长们也希望借此增强孩子在数学等方面的能力。不过,在她看来,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儿。
不过,让方洁莉感到遗憾的是,可供选择的好绘本多为国外引进,称得上“优秀”的国产原创绘本书凤毛麟角。致力于“网上租绘本”的宁波老约翰绘本馆负责人俞富良也有同样的感受。目前,在老约翰书库中躺着的近9000册儿童绘本中,国产绘本数量不足两成。
童书出版人三川玲女士总结说:“如果把欧美、日韩的绘本创作比作成年人的话,中国的创作水平还仅仅是幼儿期。”
国产绘本还没学会弯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看热闹的外行人容易把绘本视为简单的一张图配几行字的看图说话。而在懂门道的内行人三川玲看来,绘本是由一连串图画演绎的儿童剧。故事是怎么流动的,视角是如何转换的,是俯视、特写还是留白?这些均有讲究。“寥寥几行字的文字作者,其实写的是一个剧本;而十几幅画的绘者是场景设计、服装设计、画面执行;编辑则需要承担类似导演的职责。”三川玲说。
如此高的标准,要求作者、绘者、编辑都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而这需要长期训练。“发展国产绘本,最大的困难是时间,要耐心地等待一代创作者成长。”三川玲说。
期待优秀绘者的,还有北京纸飞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建强。“中国儿童读物插画界的老一代画家有很多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师。漫画家张乐平的《三毛》、版画家黄永玉的《叶圣陶童话选》等作品脍炙人口。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童书插画在历史上有过多次成功的尝试。遗憾的是,近年来新生代画家补充不足,中国的童书创作断档了。”苗建强说。
而在王旭平看来,国产原创绘本创作薄弱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作者们还没有学会弯下身子和孩子说话。“说教味太浓,缺乏想象力与独创性,没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忧心故事不被市场接受,也成了绘本创作者和出版人的共同担心。出版一本原创绘本,从挑选脚本到绘者试稿、绘者匹配,再到最终出版,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相比之下,引进国外绘本周期短、风险小,往往成为出版社的首选。
尽管现实骨感,但苗建强相信,总有一天,融入经典文化与传统教育的国产原创绘本能引领一个新时代。近年来涌现的一批优秀国产原创绘本,如朱成梁的《团圆》、周翔的传统童谣改编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熊亮的传统题材绘本作品《灶王爷》等,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很多年后,“10后”的邹菁菁也会结婚生子。希望国产原创绘本能陪伴她孩子那代人走过幸福而美好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