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新闻
“二孩”时代来临 两会代表委员求解学前教育
2016-03-16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新增300万儿童,按现在的学制,3年内将新增900万儿童在幼儿园就读。”3月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部长通道”表示。

  入园人数短时间内激增,但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如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现“入好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保证适龄儿童顺利入园。

  “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先生最近很闹心:眼瞅着3岁的儿子到了入园年龄,可附近的公办园提前一年多就得登记,“打破头也挤不进去”,民办园又太贵,“一学期下来差不多要将近两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有限公司电商产品部员工杨晓霞也很关注入园问题:“工友们的孩子想进公办园非常难,大部分只能上民办园。经济负担重不说,大部分民办园教学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参差不齐。我希望普惠性幼儿园能多起来。”

  “由于收费低、师资稳定、管理与教学质量有保障,每到招生季,各公办幼儿园就门庭若市,公办幼儿园招生公平与否也成为热点。”作为当地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深有同感。

  学前教育投入、师资均不足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至2014年底,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在农村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甚至仅为30%~40%。还有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等,他们大部分因经济困难、资源短缺处于‘入园难’的困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说。

  症结在哪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原校长贺优琳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我国各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普遍不足,导致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公办幼儿园稀缺,幼儿教师严重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表示,编制不足等也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公办园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教师编制带来的财政拨款在公办园运行成本中至少占65%,由于运行经费没有来源,公办园不得不另外收费自行聘用教师,被老百姓称为‘公办黑园’。在当前严格控编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很难解决,但运行经费不解决,根本留不住教师。”

  “最大的缺口还是在农村。”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表示,国家2010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乡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加,2011年到2014年新增13899所,但仍存在较大缺口,无法满足百姓需要。

  学前教育增量提质须并重

  怎么做才能好入园、入好园?袁贵仁表示,把人口变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合理布局学前教育机构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他还表示,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采用政府购买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教师的招生培养,加速在职学前教育人员的培训,推行学前教育特岗计划和支援计划。

  刘焱委员认为,要从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出台具有指导价值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入手。刘焱委员强调,学前教育的增量和提质必须并重,财政投入应该更多地投入农村,补齐农村幼教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公办与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要“两条腿走路”,要给予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采取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对民办的普惠性幼儿园按学位数予以补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二孩时代呼吁多元化托幼服务
· 全面二孩将迎幼儿入园潮 专家呼吁建立师资预警机制
· “二孩时代”,产假式缺编怎么破
· “二孩”来了 入园难题如何破解(一)
· 【百姓声音二】:二孩,你生吗?
· 两会热点:二孩,生吗?
· “二孩”的又一个好处被证明
· “二孩”实施现状
· “二孩”来了 入园难题如何破解(二)
· 【百姓声音一】:二孩,你生吗?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