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国内一所“211”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也有过在《晶体学报》E卷发表论文的经历。
《晶体学报》的读者和供稿,主要面对研究晶体学、有机无机化学、生物学等专业的人。这份期刊有A、B、C、D、E五个卷别,E卷主要刊登发表有机物、无机物的分子结构的论文、数据。打个比方吧,就像一个“数据库”,如果有新发现的分子结构,就收入到这个“数据库”里,全世界该领域的研究者就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查找到前人的数据成果,应用到下一步的研究中。
相关链接:《晶体学报》论文事件:两年产70篇论文的背后 相关链接:论文数据造假事件两教师 已被井冈山大学开除 相关链接:某大学讲师学术造假伪造数据 70篇论文撤销
相比《晶体学报》的其他几卷,E卷最易发表论文。要用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来衡量的话,E卷的影响因子只有0.3,比起高端的学术期刊,如《科学》影响因子将近30,《晶体学报》E卷简直就是“小儿科”级别。
是一位师兄向我推荐的《晶体学报》E卷。师兄说,在这里发论文的门槛比较低。我在网上用搜索引擎一搜,就能搜到《晶体学报》的投稿网站。E卷的投稿方式有点特别,有一个投稿专用的软件,你只要把实验的关键数据和相关信息输入,就能自动生成一篇符合这个期刊需要的论文了。
E卷录用的文章,主要是描述性的,把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用文字表述出来,然后附上化合物的结构图谱等,就可以了。就好比你买了一个杯子,你对这个杯子的外形、质地等进行一番描述,然后提交给这份期刊,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论证和学术水平。需要的实验周期很短。当然,最受我们欢迎的,还是发表周期短。我投稿两周后,就发表了。所以,一个人在这份期刊上发数篇论文,也是可能的。
不知是因为《晶体学报》E卷的门槛太低,还是太受中国师生欢迎,从2008年起,E卷的学术级别从“SCI”降到了“SCI扩展”,而且开始收费。我运气不好,2009年年初投稿时,为此交了150美元。
听说过一些人造假数据骗取发表的事,我们对《晶体学报》的感情很是复杂。一方面,发表在这个期刊上的论文,对高校教师评职称、学生毕业拿学位、获得奖学金非常有利;另一方面,大家趋之若鹜,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反倒把期刊口碑弄坏了。
其实我也不想“为发表论文而发表”,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逼得你这样。我所在的学校,对博士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必须有两篇SCI文章,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而且必须是实验型的。发表论文也是申请奖学金的最低门槛,并按照期刊级别、影响因子、署名位置来排位,老师的职称评比也有这个因素。就是这些“硬指标”,让不少人挖空心思想一些“抄近道”方法。《晶体学报》E卷这类“论文集散地”,当然格外受欢迎了——事实上,虽然《晶体学报》E卷现在收费了,但比较起来,仍比国内的SCI期刊“价廉物美”。口述人:小 鲁 采访人:记者 任姗姗
教育政策我来评:2009年教育政策公众满意度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