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首先依赖体制上的解放
以校为本(英文为SCHOOL BASED,国内一般简称“校本”)是世界各国在反思学校制度、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产生的概念,大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的本意是重建以学校为主体和基本单位的教育制度,消除其作为行政层级最低单位和行政权力下的最小执行单位的弊端;同时,让学校拥有更大的教育专业自主权,建立以校为本的自主发展机制,实现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发展目标。
从“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演进的30年历史看,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权力下放或者重心下移的过程,而是一次学校教育制度的重建过程,特别是对公立学校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过程。这次改革将以外部体制改革为起点,以学校内部体系和机制的重建为归宿。
长期的划一行政化管理,一方面使学校教育专业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伤害;另一方面,在高度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自身的行政化(甚至官僚化)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自身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退化。所以,以校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首先依赖于体制上的解放,改变学校办学受制于行政过度干预的境况。但是,以校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也不仅仅是在学校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革命,更是一次建立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过程。所以说,学校体制改革是以校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制度越位、专业错位和责任缺位成最大障碍
由于对学校现存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批判,致使学校在教育改革中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实症结在学校,根源却在体制。
现代教育的基础和第一个目标是教育的民主化,是推进教育的公平。而这个过程是以法律为基础的,因而是刚性的。教育的普及必然要解决学校的规模和布局问题,要解决教育公平发展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必然成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
但是,现行的学校制度没有立法,学校法人地位、主体地位不明;依法治校不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明确,政校不分。教育行政机构不但掌握教育政策的制定,而且还掌握一些学校常规管理,比如人事、师资,以及教学、财务等方面的权力,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决策具有全面的掌控权力和评价权力,学校没有依法办学和自主发展的可能,更无创造空间。
总之,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及管理中的制度越位、专业错位和责任缺位现象已成为制约学校从依附、从属、封闭走向自主、开放和创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最大障碍。
总结二战后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深度透视学校本身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发展机制,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现在的学校体制不能适应教育改革越来越繁重的任务,更无法跟上社会对教育改革节奏的要求。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屡屡失败使人们越来越质疑学校承载教育责任和教育改革的能力。
二战后的历代美国总统都为这种危机感到困惑和震怒,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改革教育,力图恢复学校的元气,振兴学校的功能。最终,布什总统不得不说,美国的公立学校是一种“业已失败”的制度。他说,政府给了学校太多的免于竞争的庇护和垄断大权。因此,布什这个所谓的“教育总统”最终不得不突破传统,在教育行政体制之外成立了“美国学校开发公司”,动用和鼓励体制之外的社会力量来参与传统的公立学校改革。以校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最终目标是建立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功能的、更有教育活力与创造力的学校。
因此,现代“校本”教育体制所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权力的下放。主要是对学校教育专业自主权的尊重,是对教育本质和教育基本规律的尊重。教育的规律,包括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规律的尊重、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对学校办学规律的尊重,是对现代学校价值和功能的再认识。
行政化使学校专业功能退化,独立性对学校极端重要
现在,由于统一管理、统一评价标准,学校之间的差异越拉越大;社会对教育越来越不满意。尽管现在基础教育越来越普及,大学招生数以百万计,但是哀叹人才匮乏的声音却不绝于耳。有太多的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尊严和创造活力被压抑,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被扭曲。学校的划一、封闭、僵化、机械、保守的一面变得越来越严重。
从人类学、教育学的历史看,学校是一个日益专业化的教育机构。它的专业化使其具有了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学校的行政化正使其专业功能出现泛化和退化,可能向着企业、工厂、行政单位,或一般训练机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了教育的本质。这是学校正在发生的事情。
学校是国民教育的基石。教育的活力存在于学校之中,教育目标和价值的转化寄托于学校的文化与生活之中。没有学校这个转化器、孵化器,一切教育任务的实现,一切教育价值的转化都是不可能的。
此外,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存在于日复一日的学校之中,存在于师生交流之中。学校,承载着教育的全部任务和功能,如同孕育婴儿的母体一样,是孕育人才之地,更是决定教育成败之地。教育的活力与创造力根植于学校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失去学校,就失去了教育的一切。古语说,取士本于学校就是这个道理。
去行政化,是近年学校体制改革中最强烈的呼吁。这种呼吁的核心是解放学校,改变我国千校一面的状况,恢复学校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还学校以创新的活力。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然而,学校的培养对象和办学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学校理当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制定办学目标、特色和方向。学校可以充分开发和灵活运用各种资源,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同时给予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多的参与校政决策的机会。
自主办学的独立性对于学校是极端重要的。专业性是独立性的基础,是学校权威性的基础,是焕发学校创新与活力的基础。这种独立性的赋权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体制改革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法制化,应当尽快制定《学校法》,或者《学校教育法》。
以校为本的体制的建立意味着学校自我发展机制的建立,校本的发展机制包括校本规划和目标体系、校本的评价体系、校本的管理体系、校本的课程体系、校本的教师发展体系、校本的资源开发与服务体系的建立。
虽然可以通过体制改革,鼓励体制外的专业组织参与学校重建与改造,但是外来的力量和帮助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公立学校仍然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和主体。偶见的公立学校私有化、民办化的倡议尚未看到新的重大发展。所以说,公立学校体制的重建是国家基础教育的战略工程。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