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各方热议大学生“再学工农兵”有没有必要
2010-11-12    北京晨报

字体大小:

  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70多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消息甫一出台,就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迅速占据各大门户网站显著位置,人们纷纷争论着这样的话题:在如今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况下,再学工农兵,有没有必要呢? 

  支持

  有利生活精神磨砺

  有利了解民意国情

  “再学工农兵”是值得激赏的做法,是对大学教育缺乏实践经验的正确修正。

  我们的国家是有着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农业国家,不管怎么发展,都不能无视这个事实的存在。不了解我们绝大部分人口的生存现状,就不能正确认识我们的国情。很多大学生生在大城市、长在大城市,上学和工作都局限在城市里,看到的只是局部的发展和现状,极容易在思维方式和观念上走入误区,这些都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国家接班人的培养的。

  “‘纸上谈兵’绝非好汉”。的确是这个道理。当大学生还要家长大包小包带上家当陪同入学时,当大学生四年当中只知道在学校里读书,“两耳只闻窗外事,一心不读圣贤书”时,当大学生都说上山下乡很苦时,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浪费,是对教育的莫大嘲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凸显了重提“上山下乡”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不仅会“纸上谈兵”,还会在前线“带兵打仗”,或冲锋陷阵,这样的大学生才是合格的教育产品。而且,从修补阶层断裂的意义上说,“再学工农兵”也有利于大学生知行合一,贴近工农兵,从而为所谓大学生中的“富二代”、“官二代”了解“穷二代”,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很显然,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的磨砺,也有利于了解国情和民意,为他们的就业和思想打下坚实的底子。(叶扩)

  提醒

  莫成“比赛写报告”

  虽然该活动并非强制约束,不与学生的学分挂钩,也不作为大学生拿毕业证的一道门槛,但也并非就没有任务,因为最终“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市教委将组织专家对调研报告认真评审,优秀报告不仅会受到表彰奖励,还将被推荐到相关部门作为工作参考,这写报告咋看咋有点盖过了社会实践的本身。

  我们不怀疑重庆市开展“新知青下乡”的良苦用心,按理说注重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尤其是大学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未必就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个良好的开端。只可惜最终“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削弱了该活动的本来意义。

  很显然,通过几个月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在政府组织倡导、并作出合理安排之下,大学生们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比较以往零星散落式的自找门路象征性的实习,其锻炼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而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也定会产生若干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尤其是那些文字水平较高的学生,更能发挥特长。但当要求每个人都写社会调研报告,并且是都要有价值时,不但没有因人而异,而且最终的愿望也是奢望,“个个都能够撰写出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那还会有优秀可言吗?

  所以,我的看法是,这项活动最好不要以“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作为终结,更不能依据个人的调研报告决定其社会实践的效果。如果说“新知青下乡”更多体现的是重庆市政府高瞻远瞩培养人才的战略性眼光的话,那又何必急功近利地要求每人至少撰写一篇论文作为收山之作呢?何不将“考核”的长线放得再更远一些,写出有价值调研报告者我们当然欢迎,但没有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甚至就没有写出调研报告者,我们也不认为他就是没有完成此次社会实践。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不画蛇添足,不急功近利……这些难道不也是政府通过此项活动给予大学生们最好的社会实践吗?(周稀银)

  反对

  不过是无力的救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庆方面称,让大学生“再学工农兵”,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国情、市情、民情,以此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低,能力差,找工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难道真是国情了解不够吗?

  从小学到大学,中国教育一直饱受诟病,很显然现行的教育制度难辞其咎,中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打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仍停留在最低层次的功利教育上,在德和才之间,看重的是才,而忽视的是德;在术与利之间,看重的是利,而忽视的是术。如今,当钱老之问犹言在耳,现行的教育制度根基未变,这种无力的救赎能起到多大功效?

  事实上,大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也确实有益于他们的成长成才,但是鉴于他们十几年来所受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要想通过四个月的“六个一”的社会实践,再学工农兵,就能从一个专业能力孱弱、个体素质低下的学生转变成一个动手能力较强、心怀社稷民生的优秀人才,顺利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廖水南)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重庆大学生谈社会实践:学会放低心态进入社会
· 学农学工学军 重庆70万大学生将开展社会实践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