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去教学化”倾向愈演愈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14日对此表示,教授“重科研、轻教学、跑项目、忙赚钱”的现象已持续很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与浮躁的社会环境、评价(教授)的机制、国家投入的经费有限相关,要改变这种局面,至少需要3至5年的时间。
纪宝成当日在出席世界大学校长论坛时对中新社记者说,事实上很多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突破这样的瓶颈,把人才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却少不了受到“科研至上”的冲击。
“由于现在社会的大环境很浮躁,评价(教授)的机制、导向也存在问题,甚至一些领导访问高校时只强调科技创新,要学校拿出这样、那样的成果,就是不讲拿出‘人才’这个最重要的成果。”
纪宝成直言,一些领导所倡导的东西与教育规律、与人才培养这个目标不一致。当然,这也不是谁有意造成的。“可以这样讲,这些人对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清晰,高等学校的使命是什么、大学精神是什么不清楚,同时还受到错误的导向、错误的思潮冲击,造成了今天的现状”。
他说,“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一直在强调教育要产业化、市场化,这怎么可能培养出人才?一些地方把大学的使命本末倒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顺序颠倒过来,社会服务成了第一位,人才培养却被边缘化了。”
纪宝成认为,这并不都是学校的问题,政府部门、政府官员、新闻媒体、整个社会都要反思。“要让各方面创造出浓浓的人才培养氛围,从思想上重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纪宝成对此表示,这笔钱需要尽快落实,对于高校而言,“可能就会把不少在外找钱的校长、院长拉回校园,安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记者 张子扬)
大运会专题: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事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