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新课改评析:“教而不研”与“研而不教”
2011-08-1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董林 郭莉莉

  有些教师的论文经常见诸于专业报刊,但课堂教学却传统沉闷,效率低下,教学成绩平平。与之相反,有些教师的教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却从来没有一篇像样的文章发表。

  乍一看,似乎能研者不能教,能教者不能研,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存在。那么,为什么有的教师善研而不善教,而有的教师只会教不会研呢?

  透过“教”与“研”的表象

  笔者曾经访谈过一些“研究成果”丰硕而教学成绩平平的教师。这里所谓的“研究成果”大抵为些许“论文”或几张课题证书。再翻看他们的论文,又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类:一类是脱离教学实际的理论文章,概念、名词满天飞;另一类是点滴技法,就事说事,就题说题。在这些教师的“研究成果”中,缺乏对教学经验的提升,对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反思,更缺乏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寻求,以及用理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更遑论提出有推广价值的理论性成果。

  总的来说,这类教师的“研”绝大部分不源于“教”,“研”的目的也不明确。通常大多是为“研”而“研”,随“研”而“研”。由于忙于“研”,追求“研”的数量,常常无暇思“教”。因此,这类教师的教研行为实际上属于假性教研,教学成绩当然也不会好。

  笔者也曾与多位教学成绩好但没有“研究成果”的教师交流。谈起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他们都能娓娓道来,方法较多。而对于为什么这样处理最好,却说不上来。当被问起为什么不进行梳理、总结、研讨并撰写论文时,他们的回答大多为“研”不是本职工作,或者不知道怎么“研”,有想法写不出来,抑或是认为“研”见效慢,对提高教学成绩作用不大,等等。可见,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一部分教师不具备“研”的意识与基本能力。

  没有“研”的意识,只能周而复始地教;没有“研”的能力,教学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提升。“教”而不“研”,只能成为熟练的“教书匠”,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学成绩提升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学老师谈新课改:理想变成现实还要走很长的路
· 调查显示:不足三成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
· 新课改教师满意度不足3成 逾7成表示认同理念
· 湖北首届高中课改生毕业证发放具体办法出炉
· 课改十周年 一线教师称小学低年级识字量过大
· 教改农村包围城市:新课改十年名校名师屡屡缺位
· “课改中国行” 新课改直指“升学指挥棒”
· 教改农村包围城市:新课改十年名校名师屡屡缺位
· “新课改”大型网络调研: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
· 新课改新观念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