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班上的那个‘小四眼’吗?”在许多人的童年里,那些戴眼镜的同学总会被冠以“小四眼”、“小眼镜”之类的绰号。不过,现在这个绰号却没法用了,因为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四五岁就架上了眼镜片,不戴眼镜的倒成了“珍稀动物”。
相关内容>>“玻璃少年”难当未来重任
>>比学生体质下降更可怕的……
>>大学生体质下降更应注意“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遏制学生体质下滑 谁来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

蔡华伟绘
科技先进了,兜里有钱了,用的东西高级了,可我们的许多孩子怎么都变近视了?
愁
孩子小小年纪咋就近视了?
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的门口,四年级学生琳琳(化名)的妈妈一边和几个相熟的家长聊着天,一边等着接琳琳回家。讨论的话题则是最近困扰着他们的一个共同难题:给孩子换眼镜。
“琳琳从一年级就开始戴眼镜了,戴上之后度数就一直涨,现在又得换眼镜了,”琳琳的妈妈说,“孩子戴上眼镜之后干什么都不方便了,我们家长也很着急。”而旁边几个家长也有着同样的担心,据说像琳琳一样一年级就戴上眼镜的孩子并不是个别现象。
今年7月由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北京市2010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09—2010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96%,其中2009年9月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就已达到36.4%。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率也随之增加: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63.4%,初中生为71.0%,而到了高中阶段,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4.8%,也就是说,在100名北京高中生中,只有15人的视力符合正常标准。
就学生视力水平来说,北京市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难称特例。今年9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及卫生部等6个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发布其调研结果,7—12岁、13— 15岁、16—18岁以及19—22岁4个年龄段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0.89%、67.33%、79.20%和84.72%,基本同北京市的水平相当。值得注意的是,低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非常明显,在7岁的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的人数较2005年增长了10%左右。现在,不仅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开始戴眼镜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关评论>>找准人生“起跑线”:青少年体质状况发人深思
>>人民日报时评:输得起的球赛 输不起的未来
>>人民日报:孩子体质下降的病象与病根
相关报道>>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开跑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