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硬件更要培育“安全土壤” —— 关注农村学校校园安全述评
有人或许会问,校园安全至关重要,这早已成为共识,为什么还要将校园安全特别是农村学校安全放在聚光灯下再一次审视?
有人或许会问,围墙、保安、器械都是构成校园安保的器物性因素,为什么还要如此关注校园安保的硬件建设?
2012年12月,发生在河南光山的校园入侵案件,导致22名学生被歹徒砍伤;今年1月15日,一名歹徒为泄私愤,翻过湖南省新化县北渡中心小学的围墙,将一名学生砍成重伤,为抓住歹徒,校长杨建一奋不顾身、以身殉职。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暴露出部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较小规模的农村学校在校园安保上的漏洞:围墙不完整、不达标,没有专职保安,缺少安全设施设备,更缺少必要的投入。这些都让农村学校成为校园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雷军用“破窗理论”来解释校园伤害案件为何多发于农村:如果学校校门、围墙、监控等设施简陋,又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这样的学校就会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首选目标。
必须承认,在基本的安全设施设备尚难达标、专职保安力量匮乏的状态下,谈论农村安保如何升级提档,恐怕很不现实。只有把安全基础打好,才能谈得上农村学校安全校园的建设目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教育的运转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学校的安全仍是短板。要实现农村学校安保水平真正有效、普遍提升,显然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单靠基层投入、学校自身发展,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紧迫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杨建一校长牺牲后,新化县教育局局长呼吁,由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安保工程,以规模化的投入、持续性的举措、系统性的政策,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安保基础建设难题。特别是要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人口较多、校点较多的县市,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基层的期盼之声是迫切的,只有将农村安保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才有可能解决农村学校安全问题。
当然,顶层设计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政策准备期,在这之前,基层的有益尝试为制度破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在陕西省黄龙县,有这样一项“基层设计”正渐入佳境。这个人口只有4.6万的县在撤点并校后,只剩下17所学校。但即使如此,保安依然聘不起。
2010年,黄龙县人事局和劳动服务局开始了公益性岗位试点,其中一项就是将学校保安纳入公益性岗位,政府财政掏钱,学校管理。目前,黄龙县在岗的24名公益保安,大多是当地农村闲置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