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现实吗”,一个简单的问句,把人锁在固有的生活轨道上,不愿努力、不敢改变,让人失去锐气、滋生暮气。
经常听到人问:“这现实吗?”
想去山区支教,这现实吗?想要离职创业,这现实吗?想做公益组织,这现实吗?甚至是想排一部话剧、想做一次探险,都会招来质疑:这现实吗?
有时候,这样的追问,让人变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总觉得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于是放下梦想、放弃追求,白白消耗了青春、消磨了激情。“这现实吗”,一个简单的问句,把人锁在固有的生活轨道上,不愿努力、不敢改变,让人失去锐气、滋生暮气。一些本来很有意义的想法、本来很有价值的创意、本来很可能实现的梦想,在裹足不前中延宕甚至流失。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言,青年因为“常思将来”,故生希望心,故常敢破格,故能造世界。如果只是“活在当下”,青年又怎会有“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恣意挥洒?试想当年,嘉兴南湖的红船上,正是10余个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抛下个人利害得失,写下开天辟地改变历史的奇迹。有时间、有精力,鼓得起勇气、经得住失败,青年人更应该抛开“现实与否”的追问,把眼光放长远、把心胸放开阔,更勇敢地闯一次、更潇洒地活一回。
也不可否认,“现实与否”的考虑,有其方法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什么选择,我们确实也都要综合考虑基础、难度等种种因素,否则梦想就是瞎想,好愿望也只是空中楼阁。不过,更要看到,无论是什么选择,“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把想法落实,需要的是合理的计划、坚韧的努力,甚至是某些运气。这也意味着,任何事情的“现实”,不是本来就在那儿的,而是需要我们一点点让它变得现实。
的确,即便开个淘宝店,一下子变成“皇冠店”也肯定不可能,但从五星到五钻再到皇冠,谁敢说这样的路径不现实?就像乌鸦喝水,刚开始或许会认为喝到瓶中水不现实,但当一颗颗石子丢进去,水位升高之后呢?现实不现实,差别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可能只需填写一张志愿服务的表格、只需敲开一个公益组织的大门,只需要勇敢地迈出艰难的第一步。问问自己,该舍弃些什么,又在追求什么?不要让“不现实”成为借口,让我们被困在“现实”之中不得而出。
“现实”之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得失之间做着算术题。可是,人生的很多事情,是无法靠拨动心中的算盘珠子来计算的。如果执着于银行卡上数字的增减,计较于名片上头衔的分量,那样的生活纵然靠谱,却也难以体验到更为高远的境界、更为深邃的情感。徐本禹,把火种播撒大山深处,孩子们感恩的笑脸,岂是房子的平米数能替换?张丽莉,瞬间的生死抉择,留下“最美”的身影,这又怎么用车子的排量来衡量?
有的时候,放下“这现实吗”的追问,才能有勇气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能理解“现世安稳”的守成心态,也能想象按部就班的正常人生,但是,青年该有朝气、有锐气,更该有理想、有追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行10年,扎根西部的年轻大学生已经达到1.6万人,或许正是抛下了“这现实吗”的追问,才有他们更亮丽的青春。如今,壮阔的时代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多“梦想成真的机会”,青年更可以大胆走出画地为牢的生活、走出陈陈相因的习惯,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当内心追问“这现实吗”的时候,我们或许更应该大声告诉自己:“我可以。”因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金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