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年来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大事,浙江省教育厅对首届对话搭起的平台充满赞赏。据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与印第安纳州于1987年缔结友好省州关系,双方共同实施了“全球印第安纳”项目,每年组织印州中小学校长来浙江访问、考察、交流,与浙江中小学缔结姐妹学校关系。项目开展4年来,已辐射浙江大部分设区市,中方项目学校达33所,合作交流形势喜人。2012年10月,双方有关机构还举办了“浙江·印第安纳州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论坛”,围绕高中课程建设与实施、教学管理、学生指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扩大交流 共同面对问题和挑战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共同的责任与使命。综观两届对话的议题,都涉及“教育质量与公平”,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基础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如何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如何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正是各国教育决策者制定公共政策的两个重要基点。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一直在寻求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方法。2009年,上海市首次参加世界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其主要意图是把上海基础教育置于全球参照系下,通过与其他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两年来,上海市教委启动实施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都是在借鉴了PISA测试的启示后推出的重点改进措施。
“作为教育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机制将促进双方之间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这一中美对话平台,以提升各自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解决各自关心的问题为导向,通过促进教研人员、校长、骨干教师等不同层面、多角度的交流,真正把对方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身可借鉴、可操作的制度与措施,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们对中美教育厅长对话持续发展充满期待。”与会的中国教育厅长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一感受。如何建立定期磋商和对话机制、如何将深入交流逐步转化为实质性成果,促进各自基础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这些载满期待的问题,将随着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的持续和深入,交上满意的答卷。(记者 纪秀君)
《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10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