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目录”是如何实现的?
——中小学教辅书图书的垄断问题调查
眼下正是秋季入学前,中小学教辅图书的推广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在“高定价、高回扣”经营模式的驱使下,中小学教辅图书的价格普遍虚高。
随着反垄断调查的不断扩大,中小学教辅图书的垄断问题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专家指出,只有打破行政垄断,才能解决教辅图书的价格虚高问题。
校方低买高卖,折扣收益不菲
“一些学校、教师集中购买教辅图书时‘低买高卖’,这是行业的潜规则。”北京市一家民营出版商说,高定价是为了给教辅图书的流通环节留出加价空间,让每个环节获利。他举例说,一本成本仅10元的书,可能标到40元,即使两折出货,还有钱赚。
记者调查发现,一本《5年中考3年模拟》的教辅书,标价39元,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不打折,但在北京市朝阳区图书批发交易市场,批发四五十本以上,最多能打五六折。一本《2年高考3年模拟》的教辅书,标价67.5元,如果学校集中统一购买,一般是4折优惠,而学校却按照全价卖给学生。
正在海口市读高三的王姓同学说,一本高考辅导书动辄四五十元,学校四折或五折买来的书,我们却要按照全价支付书款,差价全部被学校拿走了。
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高中一个年级300人计算,每人缴纳500元教辅图书费用,学校就会有15万元的毛收入,按照四折的优惠幅度计算,9万元的差价就会落入学校的小金库。
业内人士指出,教辅图书一个印张的规定价格是六毛七分,然而,目前教辅材料平均一个印张至少在1.5元以上,这其中包含了中间环节的折扣费用,“不论哪个环节获利,最终买单的是学生和家长。”
一些出版商告诉记者,虽然,各省教育部门向中小学校推荐教辅书籍目录。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往往以一些教辅图书“不好用”为借口,向学生推荐另一些教辅图书,以赚取差价,这种现象在初三和高中阶段颇为常见。
“形成如此局面,除了与应试教育的需求有关,还与教辅图书形成的教育系统的垄断有关。”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安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