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食育十重“霾”
●部分中小学生不吃早餐,超八成中小学生早餐营养差
●普遍食用零食,含糖饮料的饮用比例上升
●浪费食物、五谷不分、饮食礼仪逐渐消失
●农村家长营养知识严重匮乏,城市家长盲目给孩子服用保健品
●家长拿食物当奖品或惩罚等诱食、逼食行为普遍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被边缘化,食育课程缺失
●缺乏让学生体验劳动乐趣的实践条件
●中小学营养师资队伍薄弱,缺少食育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等营养意识薄弱
●配备营养师和高级厨师的中小学较少
链接
国外如何开展食育
日本:食育立法,全国动员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这是世界上规定国民饮食行为的第一部法律。日本更是在国家主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食育推进计划,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每年6月是日本的“食育月”,每月19日为“食育日”。曾经流行过的一句口号是“早睡早起吃早餐”。至2012年,日本学校营养教师数量达4262人,覆盖全国47个所有的省级单位。食育计划完成率不断升高,各区级单位食育推进计划的完成率由2007年的4.1%提高到2013年的65.3%。
丹麦:大纲规定两年烹饪教育
丹麦教育大纲规定,从小学四年级到七年级,学生要接受两年的烹饪教育,具体时间由学校设定。烹饪课每周两次,每节课45分钟。在烹饪课上,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烹饪技术,老师还会讲授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如荤素搭配和各种蔬果的营养价值等,然后放手让学生实践。烹饪课上,老师还要向学生讲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宣扬饮食文化中的常识,将饮食和文化结合起来。
英国:烹饪课成绩与毕业挂钩
英国教育部的具体课程规定,全国各公立中学必须开设烹饪课,面向11至16岁的中学生,总学时不少于24小时。学生将从这门课中了解到各种食物的基本成分和营养指数,熟悉如何烹饪才不会减损食物的营养,掌握基本的营养午餐搭配,能独立制作一份营养餐。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将统一参加考试,包括实际操作和回答试卷。通过考试的学生将获得由教育部颁发的初级烹饪资格证书,同时该课程的学分将纳入个人总成绩,与毕业直接挂钩。
美国:“从农场到学校”运动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购更多的当地食物,并为学生提供强调食物、农业和营养的配套教育活动。这项全国性活动丰富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同时支持了当地经济,被称为“从农场到学校”运动。该运动包括动手实践活动,如学校园艺、农场参观、烹饪课等,并将食物相关的教育纳入正规、标准的学校课程内容。同时,美国要求食品行业详细标注高糖、高脂、高热食品的成分和含量,个别州禁止中小学向学生出售高热量碳酸饮料和薯条等垃圾食品。(记者 张春铭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