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传统文化成为被媒体提及次数极高的高频词,今年9月9日,总书记习近平前往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时,表示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事实上,一系列教材改革的趋势也早就显示出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生们开始在教材中进补传统文化。
□政策
进补传统文化大中小学生“药方”不同
2014年9月,习近平在北师大参观教师节30周年的展览,在观看全国课标制作时,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一时间,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关注。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已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大中小学生进补传统文化提供支持。
教育部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我国将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低年级阶段,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
小学高年级阶段,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初中阶段,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高中阶段,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学阶段,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现状
语文教材古诗词有增有减
中小学教材一直是文化传播的风向标,增减课文都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今年8月底,有媒体发现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课本里,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同时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此次调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相关人士回应称,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级小学生将学习20首古诗,小学阶段5年内共学习80首古诗。
与此同时,编写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向媒体表示,从明年9月起,北京市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材都将增加诗词内容。北京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对于北京市大幅增加课文中的古诗词,她表示教材修订并非临时决定。
“我们不是听了习主席的建议才修订的,只是巧合”,任翔称,早在去年10月,她所在的团队就已开始启动教材编写工作,目前教材已编完,并于今年8月通过了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对于一年级课本中大幅度提高古诗词的数量,任翔表示,低年级的古诗词主要以诵读为主,不要求背记,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提高语感。同时,所有的古诗词都会配合传统节日,以篇章的形式出现。
历史教材覆盖到初中三年
历史课也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北京版初中历史教材也于日前完成修订。新教材总册数从4册变为6册,课程将覆盖初一至初三所有年级。
目前北京各初中主要使用北京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的历史教材。目前这两个版的历史教材课程仅在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开设,初三(九年级)并没有历史课。因此,受到课时规定和设课年级的制约,“北京版”历史教材的中国史内容有所压缩。
2011年底,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新课标,其中,历史学科提出“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北京随即启动了“新课标”教材的修订工作。
目前,北京版历史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教材数量由原来的4册调整为6册。其中中国历史增加了2册,变为4册;世界历史2册,内容也依据“新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困境
国学升温但缺内容架构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全国中小学校纷纷开设“国学教育”随之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宠。但目前的国学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史家小学德育主任李娟认为,最集中的问题体现在没有明确的教育内容架构,没有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部分学校国学教育普遍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要想积极地推动国学教育在小学的展开,并使其进入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应对之策是让国学教育与学生的人格教育相统一,国学经典与学生的成长历程相关联。同时,必须强化国学教育的课程意识;在组织实施方面,强调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原则,强调诵读经典在学习国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国学教师的管理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