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学生只有2个完成了作业,为什么?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柠檬酸,也买不到小苏打。”前不久的一个周五,湖南省石门县新铺乡中心学校化学教师杨贤辰,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第45页课外探究实验——“自制汽水”布置给了全班学生,没想到由于实验材料缺乏,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作业。
近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不少教师反映,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教师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教材城市化的问题,给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
杨素芬是湖南省保靖县岳阳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说,以他们学校采用的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七到九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关于农村生活的课文的比例不到1/3。
杨素芬说,一些内容远远脱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漫谈音乐的魅力”等。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也不尽合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学会利用图书馆”,实际上,农村学校很少有图书馆。
“不少课文脱离了农村学校学生生活实际,很多东西学生甚至从未见过,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体验来学习语文,结果造成学生刚上中学就不爱上语文课了。”杨素芬说。
湖南师大2014届硕士研究生颜智敏研究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发现,教科书中有关城市知识的比重越来越大。如1至12册教科书选用素材比例,城市特征的为27%,中性特征的为63%,乡村特征的为10%;课文内容方面,城市特征的占28%,中性特征的占61%,乡村特征的仅占11%;插图方面,城市特征的占22%,中性特征的为69%,乡村特征的为9%。
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湖南师大教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刘丽群表示,如果教材内容以城市化为价值取向,将更有利于城市孩子的学习,使他们更容易脱颖而出。乡村文化在教科书中的缺失,使得乡村文化在趋于边缘化的同时,农村孩子也在社会中趋于边缘化。
为此,刘丽群呼吁,无论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科书中人物角色的定位与分配,都应尽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