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近六成受访者称读在职研究生只为混学历
2015-04-16  人民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凌晖指出,《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意图在于提高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标准,并促进招生录取的公平性。但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一制度的定位,决定了考生是来自实践一线。他们中不乏一些有强烈的终身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希望获得更开阔思路和多元方法,以解决实践问题的人。录取考试标准的提高,却可能会将部分英语和政治薄弱的在职人员排除在校门之外。他认为,提高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不能单从提高入学标准入手,还应该让招生录取标准和过程进一步公开透明,可接受社会监督和问责。高校也应该更多地担负起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责任。

  近日,各高校纷纷公布了研究生录取结果。接下来的5月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即将开始,10月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也即将发布。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16年起,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其他类别在职研究生的招考将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也就是说,今年将是在职研究生联考存在的最后一年。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89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在职研究生改革,受访者最关心的是“录取标准是否会提高”。58.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很多人在职读研只为了混学历。要提高在职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70.6%的受访者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

  受访者中,79.3%的人已参加工作。60.6%的受访者身边有打算在职读研的亲友。

  51.5%受访者关心在职研究生录取标准是否会提高

  李筠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两年前,她报考了某985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我是本科毕业,考研时已经工作了5年。在职场里我发现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够用,想去进修,但又不想放弃目前的工作。所以就选择了在职读研。”李筠告诉记者,在职读研的两年,她所有的周末几乎都用在了听课和备考上,今年5月终于要参加拿证考试,为自己两年的在职读研时光画上句号。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据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消息,截止到2013年7月1日,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18万人,在职研究生成功报考人数就有11万人。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由部分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当前,我国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的条件,一般是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在职人员获得研究生学位主要有3种途径:参加10月联考、参加1月联考、同等学力申硕。

  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所在院校通过联考被录取的在职研究生,毕业率基本能达到90%,而同等学力申硕成功的比例一般不到40%。

  李筠告诉记者,在职研究生联考取消让她有几分担心。“如果今年我没能申硕成功,明年的申硕考试也随着联考取消,我该怎么补考?”李筠说,她很想知道取消的联考是否包括5月申硕考试。

  在职研究生招生改革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本次调查显示,对于在职研究生改革,受访者最关心的是:录取标准是否会提高(51.5%),是否与全日制研究生统一考试题目(41.9%),教学质量是否会提高(35.5%)。其他还有:教学资源是否会与全日制研究生合并,毕业考核难度是否会增大,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总名额是否会增多,学费是否会变化。

  记者查阅《通知》发现,对于一些在职研究生招考的具体问题,比如5月申硕考试是否保留,在职研究生录取标准、教学质量、毕业考核标准是否会调整,《通知》并没有明确规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23日始网上报名
· 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外国语考试将启用新大纲
· 关于2011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
· 习近平:3年内为加勒比培养100名在职研究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