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人工智能能否撬动在线教育?专家:鼓励探索和创新
2018-02-13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人工智能能否撬动在线教育

  去年6月,紧张刺激的高考数学科目刚刚结束,另一场“考试”也随即开始。特殊的是,面对这场考卷的,不是普通学子,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慧教育机器人Aidam与6名往届高考状元同台比赛,最终以9分47秒的时间完成整张数学试卷,获得134分,而6名状元的平均分则是135分,仅以1分险胜。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PK,让教育业界了解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Aidam研发公司负责人、学霸君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凯磊表示,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像人一样思考知识点,一步一步输出过程和答案,AI技术将给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7年互联网教育论坛上,好未来集团总裁白云峰也表达了相同的想法,“属于‘教育+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过去,‘教育+AI’才是现在和未来的希望”。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教育作为人工智能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因为AI,在线教育又一次迎来了春天。

  在线教育百家争鸣

  2014年,被业界称为“在线教育元年”。那时,初尝互联网甜头的在线教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势头凶猛。可是第一个春天太短,随着梯子网、那好网的相继失败,那些原本看好在线教育的人们开始惶恐泡沫破灭。

  在遭受了“狂热——急冻”的“过山车”式大起大落之后,有幸存活下来的在线教育企业最终乘上了人工智能的快车,呈现峰回路转的景象。

  如今,在写字楼、公交站台和地铁通道里,都可以看到沪江、VIPKID以及很多初创教育机构的广告牌。需求端的火爆加上技术创新的供给又催生了一大批AI教育企业,从学霸君的“高考机器人”到沪江的“Uni智能学习课程”,再到乂学教育的“松鼠AI”,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陆续问世。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感叹:“教育领域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中商产业研究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在2012~2016年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快速发展,从2012年697.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853.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66%。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810亿元,2018年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关口。

  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在线教育市场赢得了大量资本的青睐。如果复盘过去一年中AI领域的投资,会发现其中教育领域的融资成绩十分显眼,堪比一场你争我赶的数字接力赛。

  自学霸君在2017年1月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后,猿辅导和英语流利说相继宣布获得1.2亿美元和近亿美元融资。2017年8月14日,作业帮再破融资纪录:获得由H Capital领投的1.5亿美元C轮融资。同月,VIPKID宣布完成高达2亿美元的D轮融资,该笔融资被称为“迄今为止K12在线教育领域最大一笔融资”。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20日,在线教育领域公开的融资次数达到147笔,累计涉及资金75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的120笔。而从“鲸准”更详细的数据可以看到,近1年来,已有近200家投资机构入局教育行业,总共完成466笔融资。可见,资本针对在线教育开始下重注。

  除了资本的跑马圈地,各家在线教育企业在人工智能上紧锣密鼓地布局,也鲜明地表露出行业的竞争火热。

  “不得不快起来”,乂学教育创始人栗浩洋表达了在白热化竞争时,创业者们急切的心情,他在2014年开始注意到“自适应”教学,随后通过借鉴美国Knewton公司(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自适应学习”的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学经验,短短几个月内就创办了乂学教育,打造出一款人工智能学习产品“松鼠AI”。

  AI教育之争愈演愈烈,2015年沪江推出智能导学系统,2016年9月正式上线智能课,主打智能测试,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在智能搜题领域不断深耕的学霸君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图像识别功能,实现更为精准的题目识别,并给每道题目标上相应的知识点标签,便于推荐给有需要的学生。后起之秀VIPKID更是在教学中采用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实现用户数据的精准抓取。

  “AI学习系统的部署,对于学习者以及教师来说,不再是一种新生事物,不再是一个很炫的新技术,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论答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枫曾在GES2017未来教育大会上表示,“如果你不使用AI、不使用自适应学习系统,你的学习就失去了竞争力”。

  AI教育风口越吹越大,贴上了人工智能标签的在线教育,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赋能:在线教育的AI打法

  “机器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会被贴上人工智能这样的标签。”学霸君合伙人、首席科学家陈锐峰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也开始进入行业应用期,这成了教育触AI化的一个大前提。

  纵观众多AI教育入局者,这三种类似的打法必不可少:通过大数据,扫除知识点盲区;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推荐;实时反馈,与老师亲密互动。

  “我们的教科书,很多和现实脱节;现在的老师讲课举的例子,和十几年前老师教给他的,是一套东西。课还是那个课,讲还是那样讲,变的是黑板转屏幕,面授转直播,它真的提升了教育水平和学习效率吗?”传统教育的瓶颈困扰着正在创业期的栗浩洋。他认为,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授课模式多是“一对多”和对知识点线性的推进,是无法根据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习惯因材施教的。

  但AI技术的发展让他预见到了未来教育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无数可能性,他开始从大数据入手,尝试打破传统教育中知识点之间的壁垒。据栗浩洋介绍,乂学教育的“松鼠AI”系统首先会对学生做知识点的全面扫描,“比如学生对连词的理解有问题,我们会具象到他是对定语从句中的连词不理解。”他举例说,利用AI算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针对盲区进行专门的视频讲解、专项练习、专题测试等。

  利用大数据,来打通知识点间的逻辑和认知,将学习科目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构建全新的知识图谱,通过测验来检测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进行专项突破,从而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所有知识点。这是在线教育行业内普遍的“第一回合”。

  沪江旗下的沪江网校智能导学系统正是采用了第一种打法。南昌大学的大四学生陈斯洁在沪江网校学习了三年,一番体验下来,她说,“(测试)做完之后的对错在课程表上面有体现,我觉得有一些课就不用选了。因为在智能课程没有出来之前,有一些老师讲的课程,其实我都比较熟悉了。”

  “通过智能测试可以了解每一位特定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测试完之后,针对学生学习,我们会跳过强项相关学习内容,针对弱项做增强的训练。”沪江合伙人、COO李骏介绍,学生了解自己的强弱项之后,还可以通过沪江专门为用户自学准备的智能课件系统进行查漏补缺,以此提高自己的成绩。

  在获取一定量的数据后,AI才真正开始尽其所长。例如乂学教育会根据AI后台的各种数据,比如学生做每道题的时间、正确率,给他们推送不同难度系数、不同交叉维度的讲解。栗浩洋说,“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会触发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掌握一类题,举一反三。”

  这便是目前AI教育企业宣称的最为亮眼的地方——个性化教学。基于算法技术以及感应器,在全面抓取、分析个人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能力之后,因材施教,开展“千人千面”的定制式教学。

  以学习文言文为例,如果系统测试到某学生的文言文较差,学习文言文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可能每学10小时,只能提高1.5分。而这时如果考试时间仅剩2个月,系统就会让学生暂时放弃文言文学习。“这就好像AlphaGo一样,在某块区域它不跟李世石纠缠。李世石高兴地吃了几个子,最后发现失去了整个江山。”栗浩洋说。

  “有AI介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博弈的过程。AI相对于人的优势在于,它不会陷入到眼前的战局中,而是会实时地、冷静地作各种各样最优的选择判断。”栗浩洋进一步解释道。AI把教学环节当中一些重复性的、程式性的、靠记忆、靠反复练习的模块,用更有效的方式替代人脑,这也给乂学教育带来70%以上人力成本的降低。

  据李骏透露,沪江在教研方面的成本也有所下降,有了智能化工具的帮助,在开发课程和推荐测试题这些工作量大的事情上提高了效率。对于老师来说,解开了重复又繁重的工作枷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多地集中在情感的交互、个性化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面。老师可以根据AI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实时跟进学生学习情况。“这就像给老师发一个驾驶舱,有了各项指标后,他会开的比较精准,开的比较快。”陈锐峰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工智能或重塑教育范式 学者:标准化教学变个性化学习
·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指南: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制定"行为规则"
· 英国明确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立场
· 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紧密融合
· 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讨论:用互联网治理方式来治理人工智能
· 学位法草案初审: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或被撤销学位证书
·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规范应用健康发展?
· 人工智能+教育有哪些应用场景?
· 张人禾院士:科学智能已成人工智能重点发展方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