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育
周国平:把我的文章用作语文考试内容极为荒唐
2014-12-16    中新网

字体大小:

  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 (陈伊昕) “我的文章经常被用作语文考试测试的卷子,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极为可笑,极为荒唐。”12月14日,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发出如上感慨。当天,他和诸多学者就当前语文教育问题发声。

  周国平认为,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同人文教育差距太远。他举例称,自己的文章常被用作语文考试测试卷,但是自己对诸如“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解析某句话背后的意思”等问题都无法作答。

  周国平身兼学者、作家等多个身份,著作颇丰,如《人生哲思录》、《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广为人知。同时,周国平的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或被编成语文考试题,如《家》、《面对苦难》等。中新网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针对这些文章,除了段落总结题,还有“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者想要阐述什么道理”等题目类型。

  “曾经有一个学生拿着考卷,就我的文章让我自己做一做,最后按标准答案评分,69分,他很高兴,说比他还低。”周国平说。

  在周国平看来,语文应该是通过阅读产生对母语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这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然而,现在的方式还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语文改革很有必要。

  当天,多名学者聚焦语文教育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铁芳也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个版本的小学一年级作业题中,要求找出“床前明月光”这首诗中的一个反义词,自己看过答案后很震撼,“活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年书,从没想过这首诗里有一个反义词。”

  刘铁芳指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似乎把高考的模式、标准的模式提前了。小学生表面上学的是中文优美的诗歌,其实已经成为技术化的学习,丧失了美好心灵的体验。当前的教育应当“利人”,让孩子通过学习找到快乐,通过语言理解汉文化,通过语文教育获得美的价值。他建议,以美来平衡当前教育的功利化问题。

  刘铁芳同时表示,自己并不主张将语文和人文教育分开,因为语文是人文教育的一个载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也谈到,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都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教育又是形成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的渠道之一。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认为,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而非课程内容,“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可以变成一个很糟糕的课本”。

  袁振国指出,学生应当对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有真正的理解,但现在教师是将客观的东西压缩凝练。如此“打点滴”的方式,教学结果却令学生缺乏免疫力:不能以博大情怀和责任感应对社会,或者很快沉沦。所以,提高教师的修养是关键,让教师成为社会的良知。

  周国平对此则表示,当前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做动作,但如果教学大纲的基调有问题,好的老师就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如果教学大纲是对的,而老师能够自由自在地“跳舞”,则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式都非常重要,这样就可能让水平较差的老师也能够提高,让好的老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周国平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校招生不考语文 是歧视?忘本?违反法律?
· 2017年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出炉 语文高考必考小说和传记
· 12位名人遭“咬嚼” 语文“过关”者寥寥
· 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取得新成果
· 课堂上只顾灌输思想? 语文教育不能得分丢"人"
· 复兴语文,难在哪里?中学语文的尴尬和困惑
· 教学论文: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梦想开始的地方
· 全国教育专家:中小学语文教学要“课堂减负”
· “语文”回大学必修课堂 师资教材问题待解决
· 新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9月1日全国投入使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