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作者在近10年本科生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经历, 总结了信息技术用于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两个切入点及创建“开放式、研究性”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 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的观点, 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细胞生物学;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
从概念上讲,课程是教学材料、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是落实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其功能体现于:传授知识、技能;形成思想、观点、信念;培养语言、行为、习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如何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创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主讲教师在信息时代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包括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有合适的切入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较好的结合。
1. 开放式教学与学习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中,理论课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主要限制在课堂,实验课则是限制在实验室并按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依样画葫芦”。教室和实验室是剧场、剧本是教材、道具是粉笔和黑板,作为主角的教师在演一场独幕剧。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其结果自然是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进行开放式课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其名称也应改为教学参考书,或主要教学参考书。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和熟悉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活的信息补充到课程教学中。第二,教学演示工具要从黑板和粉笔转换成计算机媒体,用动态的动画、电影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情景,因此需要教师自己制作一些课件。第三,要求教师熟悉国际上相关网站,并能在授课的适当时机进行链接。
2. 研究性教学与学习
信息时代出现了电子教材和电子课程,使纸介教材和纸介课程难以展现的理论知识探究过程得以模拟,甚至可用录像将神秘的生命活动在授课中展示。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重新设计课程授课方式,从由果到因的推论式教学转变成由因到果的探究式教学,这就是研究性教学。广义的研究性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狭义的研究性教学仅指教师的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将学科概念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理科教材中的知识多以面向结果的方式呈现,而对理论形成过程介绍较少。教师授课时,由于受学时和表现手段的限制,更是将过程进行精炼,突出结论。这种教学恰恰忽视了学生最需要的关于科学原理的探究过程,学生不甚了解知识理论是在何种问题的引导下被研究和发现的,这实际上束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的研究问题的解决。对于课程教学来说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
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思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在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制作多种课件实行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研究性教案,并通过超级链接将动画、录像、电影等各种信息资源精心组合进行研究性教学。在实验课教学中,制作实验教学录像、将学生的创新性实验报告会录像制作成VCD作为实验教学的活资源。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由同学们通过网络资源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开展以“主题”(Topic)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