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从60年代中期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就以幼儿园儿童为实验对象,进行LOGO语言的教学实验。进入90年代美国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小学电脑教育是实施"电脑认识"计划,它要求小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功能和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上能简单操作",在中学是"电脑科学"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程序、算法、数据结构、数据提取等。比如,雷达高中开有"计算机程序1"这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在于帮助学生学会PASCAL语言,并学会利用数学系的微机。基础编程技巧包括会用子程序、随机数、下表变量符等,并介绍文字处理?quot;计算机程序2"则侧重于用PASCAL语言解决问题,包括子程序、数据库、双下表变量符及各种数学问题。"基础程序和机器人"则帮助学生学习解决现实中的工业问题,并使机器人被用于工作中。"高级计算机数学(优秀生荣誉课程)"侧重于编程方法论。近年又规定高中选修某些高水平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可以获得大学的学分,并可准备参加大学高等计算机科学A级考试。
1997年克林顿总统在国会发表再任演说时又提出了"十二岁孩子能联机上网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的目标,希?quot;到2000年使网络联结所有的教师和图书馆"。为实现这些目标,国会在五年内将提供2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联邦通讯委员会也准予学校和图书馆的联网与通讯享受降价幅度为20-90%的优惠服务。尽管如此,政府部门在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仍然十分有限。资料显示,近十年来,美国在校中小学生每10人能分享一台计算机,要实现五人一机的标准并不容易。好在学校还吸收了来自工业界和非赢利机构的大量投资,如IBM向十个学区的中小学免费提供硬软件和教师培训。美国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还加强了教师培训,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不少有名的中小学还采取了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来培训教师。另外美国还建立了帮助计算机以及情报网络的支援体制,由多媒体专家支援各校的计算机保养和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