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公务员考试
15万人报名后放弃国考 习近平引用名言成考题
2014-12-01    人民-网-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小:

  原标题:15万人报名后放弃国考笔试 习近平引用名言成考题

  昨日,一年一度的国考大战又起“硝烟”。31个省(区、市)46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迎来近90万人参考。与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的人数相比,参考率约为85.5%,考录比为40:1,成为最好考年份。今年对考生的诚信要求提高了。放弃国考面试不在规定时间内告知将被归为不诚信,记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与诚信档案库。

  放弃面试不及时告知 将记入诚信档案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今年,对于考生的诚信要求更加收紧。国考从2012年起宣布,对于已经确认参加面试却在面试当天临时弃考、在报到环节提出放弃报考职位等行为,将记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与诚信档案库。今年,在发布招考公告的同时,也刊发了致广大考生诚信报考的一封信,信中强调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不要随意放弃面试资格和录取资格,以免错失实现职业理想的机会,影响其他考生权益和招录机关的正常补员需求,且造成行政成本的巨大浪费。

  昨日,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负责人又对放弃面试者的要求进行了“升格”,强调凡不能参加面试或主动放弃面试资格的,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提前告知招录机关,以便招录机关及时进行递补或做好有关工作安排。对考前临时无故放弃面试,且未在规定时间告知招录机关的,将记入诚信档案。这意味着,考生一旦获取面试机会而不去参加,一定要在各招录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告知。不告知,则被纳入不诚信行为,以后再想进入“公家”的机会则少之又少。

  习近平引用名言成考题

  从上午的行测考试来看,省级(以上)及地市(以下)职位实现了首次分卷考试,其中省级(以上)保持135道题水平,而地市(以下)职位则减少了5道题,降低了难度。但两套试卷并非完全不同,除数学运算与常识判断有区别之外,其他部分没有区别。

  同样,行测题依然涉及多个社会时政热点。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期间,在谈到二战时所引用的名言也在考题之列。同时,法律话题“亮相”颇多。像因念斌投毒案而引起的关注点“疑罪从无”原则,在行测卷上就列出4个案例,让考生判断哪个采用了该原则。

  同时,考题中还有不少“时尚元素”,像《爸爸去哪儿》节目、微信、贝加尔湖等都成为考题元素,甚至曾受网友热捧的由90后演唱的歌曲《空虚寂寞冷》也有涉及。

  申论聚焦“科技与人文”

  下午的申论试题,省级与地方级的主题统一,都聚焦“科技与人文”。华图教育专家指出,此次申论题从给出的案例材料来看,视野相当开阔,具备国际视野。像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约瑟夫、印度的“硅谷”,从富兰克林到马克思再到韩非子等等,分别出现在省级与地市的材料中,让申论的深度和广度立显。

  中公教育专家则指出,从给出的材料看,地市的试卷更为丰富、具体,虽理解容易,但其阅读量、融会贯通、作文立意的难度则要高于省级,“这是因为地市级的报考人数多,提高难度,有利于加大考试结果的区分度”。而省级给出的资料学者观点多、抽象性高,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记者 解丽) 摄影/记者 郝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职业选择那么多 何必“国考”一条路
· 2018年国考面试陆续进行 你有进大单位的潜质吗?
· 2018年国考笔试今放榜 面试名单将向社会统一公布
· 2018年度“国考”笔试合格分数线划定
· 国考笔试举行:共享经济、民法总则、人工智能入题
· 2018年度国考笔试结束 113.4万考生参加考试
· 2018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各地举行 上百万人参加
· 138万人通过国考审核创7年之最 119个职位无人报
· 国考五部门报考数破十万 62职无人报
· 2018年国考中央党群职位32人争1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