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近2 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除职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外,还包括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普通高校中的职业技术学院和进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中等专业学校等六类共350所各类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约35万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level5b。而我国以学科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level5a和level6。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者相应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门技能和全面素质来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分学历教育和转岗培训、岗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的生源包括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以上学历的有实践经验的在职职工以及少量进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现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今后发展高职的思考概述如下: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办及发展的背景
一九七九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掀起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尤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建设呈现高速发展的势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才短缺成了突出的矛盾之一。而我国教育事业由于“十年文革”的破坏,人才断层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从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出现了一批由中心城市举办的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高等职业学校。这类学校后来发展到一百多所,现有学校87所,他们具有职业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各地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办学模式单一,偏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能力薄弱等。为此,8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结构调整,加快了教学领域的改革,除涌现出一大批职业大学外,普通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普通大学也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人了新的生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还与我们党和政府确定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密切相关。1982年,针对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才缺乏的矛盾日趋突出的状况,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要试办一批花钱省,见效快,可收学费,学生尽可能走读,毕业生择优录用的专科学校和职业大学。”19 8 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待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86年,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简称“三改一补”)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19 9 6年9月,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今年我国新成立的教育部明确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三改一补”的基础上,特别要采取新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经验
2.1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从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包括一部分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合理的人才类型结构,才能发挥人才群的最大优势。在人才结构中,技术型人才占有较大比例。这类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将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一线产品,一般进行现场的应用与实施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2.2按照职业岗位(群)或者技术领域需要为出发点的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应该按照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需要进行新建或调整。以体现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主动适应,因需而变。”专业应该是“宽”、“窄”并存。一般说,按照职业岗位(群)需要而建的专业,专业口径应相对“窄”一些。比如,天津职业大学的眼镜技术专业;金陵职业大学旅游服务管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花卉园林等专业,专业针对性强,职业特色鲜明。有的按技术领域而设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专业口径相对宽一些,应侧重强调它的适应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在专业设置上还应满足第三产业、乡镇企业的需要。
2.3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培养模式乃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我们在总结加拿大“(7BE”及德国“双元制”等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高职的实践经验,很多高职院校正试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按照综合职业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教学计划。这种培养模式包括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应变能力三个组成部分,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中,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由聘请的相关企业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完成。在基本素质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及自然科学素养以及身心素质。这部分的课程开发,由学校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干部教师以及聘请社会上的有关专家一起研讨来完成。另一部分是应变能力,它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这部分的课程发通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家、教师来完成。从初步实践的结果看,该模式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出高职特色的有效的培养模式之一。
2.4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实施培养模式中的核心内容。许多学校在探索中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并行的教学体系。较大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有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课时之比达到了1:1。但不同类型的专业,对此比例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理论教学中,强调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教学中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由于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尤其是加强了实训的比例,且在学生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书制度,大大地加强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缩短了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各校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的师资建设,一是坚持专兼相结合的方针,二要抓好“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专业与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双师”素质。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一方面可改善师资的结构,有利于“双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能灵活地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可提高办学效益。但专职教师是师资队伍的主体。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改革意识、业务能力和水平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2.6产学结合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更为密切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仅依靠学校的条件难以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依靠与企业的合作,共同为培养人才服务。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不仅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工作,还有不少企业来的专家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我们还依靠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企业也能从中选择毕业生充实他们的职工队伍。还可利用师生的知识资源解决他们生产中的难题和科研课题。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还可得到企业对学校多方面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推进产学结_,有的学校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由社会、企业的知名人士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孕育到发展,从决策到实践探索,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往往是困难和缓慢的。这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探索过程的复杂性。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特色不明显、办学规模和水平还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还应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三、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多种形式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我国确定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并提出近年来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高职发展过程中,从我国国情出发,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已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有利于培养基层和农村需要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科教兴业的第一线服务。
3.1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根据我国的实际,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内涵发展为主,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要多种渠道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和少数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性的大学也可设职业技术学院,按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要多种模式,专业应该是“宽”、“窄”并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要实行多种运行机制,国有学校办、‘“国有民办”、特别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每年招生计划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大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近期有实质性的进展。
3.2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深化改革,办出高职特色,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道德要解决好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认识,要研究高职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并积极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教材、实践基地建设和产学结合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不仅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更要积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
3.3关于抓好教学基本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抓好宏观调整,另一方面也要按照改革的要求,抓好教学的基本建设,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规范和指导性意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子。
3.4关于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多种招生方法,进行“学校面向生源市场自主办学,学生不转户口、自谋职业”的试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近期为3%左右)可进人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其考试和招生办法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不同。在经济发展较快并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和发达地区,应当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逐步做到,普通高中毕业生除进人善通高校外,多数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素质,推迟就业。我国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已定,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将以政策更加配套,办学更加规范,特色更加鲜明的新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