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中等职业教育现办有24所中等职业学校,近2年来,所有职校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去年全市中职招生比上一年增长40%。今年比去年增长34%。目前全市中职在校生达3万多人。职校培养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以技能见长,一次性就业率达85%以上,部分学校高达98%。
宜昌市教委负责人谈到,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瞬息万变,给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学校只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就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确立“面向市场,深化改革,确保质量,注重效益”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前几年职业学校布局分散、专业重复设置的状况,市教委对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变学校“小而散”为“大而集中”,变专业“多而全”为“少而精”。各学校突出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学校和专业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强了办学实力。
在此基础上,宜昌市下大气力抓“创重(点)上(等)级”工作,创建一批名牌学校,树立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全市现已建成8所国家级重点职校(其中重点中专3所,重点职业高中5所)、4所省级重点学校(其中中专1所,职高3所)、1所省A级中专,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占全市职校总数的54%,全市所有县市都建成了职教中心。各职校加强重点骨干专业建设,经评估全市首批确认了46个骨干专业。这一大批名牌特色专业的形成,提高了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同度,增强了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
确定新时期的培养目标,建立起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他们把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积极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增加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加速学校实验室、实习工厂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全市24所职校中,现已有10多所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学校办公和管理实现了无纸化,有18所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与此同时,全市职校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展了“树名师、学名师、当名师”活动,一支“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迅速壮大。
宜昌市中等职教着眼于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实施课程改革。他们设计开发了“大专业、多工种、宽基础、活方向”的课程模式,课程改革主要围绕职业群集型、产业链条型和专业技能型三种课程模式进行:
职业群集型课程模式是由基础板块、定向板块、拓宽板块组成的积木式课程结构,按职业群或岗位群设专业,按工种或岗位设专门化,按学科和活动两种课程原型设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同一职业群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可在定向板块根据劳动就业市场需求和个人志愿,重点选取一个职业工种学习,因而受到学生欢迎。
产业链条型课程模式是将农村职业学校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各专业单一的课程模式,按本地主导产业的生产、加工、经销的产业链,改造成为由普通基础、农业(种植或养殖)、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商业(农副加工产品经销)、综合实践等5个模块组成的农业产业化课程模块。
专业技能型课程模式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具体的职业(或岗位)技能形成为核心,将每个单项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技术知识与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组成一个个独立的板块,逐个板块进行教学和训练。几年的改革实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格率,许多学生获得了三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与此同时,宜昌市中等职校还实行产、教、研结合,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就业适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