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行业职教资源 ●引进特色职教模式 ●面向企业现代需要 ●培养现代实用人才
最近,在“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指出,澳大利亚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很值得中国职业教育界学习和借鉴。
去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全行业引进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体系,协调行业内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先进的职教模式,为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理念和现代生产、管理技能的新一代人才。此举在国内各行业中尚属首次。
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培部副主任、电力行业高等职业教育中澳合作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薛静。
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全国各行业中率先全行业引进澳大利亚职教模式,已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电力行业为什么要引进这个模式,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答:电力行业引进TAFE模式是基于行业生产、运行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开展的。近年,我们对电力行业生产技能人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生产、运行一线岗位的高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45岁以下高级技能人员严重匮乏;员工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术能力的现象。另外,近几年,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国外发电机组和输、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使外语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型的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新的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为此,我们要引入先进的模式,加快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我们启动了国家级培训工程——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本项目涉及在岗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高职教育的后备人才培养将主要利用行业平台优势,引入澳大利亚TAFE体系,打破传统职教模式,使行业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建立起适应电力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新体系。同时,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职教培训理念和方法的骨干师资,建设一批骨干教育培训基地。其主要内容包括:在澳方指导下执行TAFE体系质量标准并全程监控,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中澳双方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教材(培训包);全程英语授课;中、澳双方学分融通累计制管理;项目内外实施动态管理,奖优汰劣;实施互动教学方法并研发各试点院校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
一年来,我们与澳大利亚TAFE体系之一的启思蒙学院合作,实施中澳双方的双专科学历和双职业资格证书的3年制教育,在4所电力高职院校进行了试点。对项目内教师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了境内外强化培训,并按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进行了上岗认证。在吸收消化和引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体系方面,通过行业项目平台进行了联合研究和实施。在刚刚结束的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已经明确明年将开始第二轮实验,新增6所院校,分别实施三年高职学制和“3+2”中、高职衔接的学制。实验工作争取实现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在全电力行业内逐步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企业高技能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实施在职职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相融合的终身教育培训机制,建立电力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标准和认证实施途径。二是在电力行业技能岗位培训领域,消化吸收并整合澳大利亚TAFE体系和相应专业的培训包,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电情的系列标准化职业培训包和相应的规范。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管理与运作,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的紧密关系。三是通过合作项目,了解并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使中国职业教育能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得到展示,进而建立行业职业教育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选才机制。
问:电力企业长期举办职业教育,行业发展职教有什么独特优势?
答:中国电力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具有长期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为电力企业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需要的职业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目前在电力生产运行、检修岗位上工作,业务技术精良的生产骨干,95%来自各电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近几年举行的全行业生产技术竞赛或大比武活动,获胜者几乎全部来自电力职业院校毕业生。同时,通过企业直接举办、联合举办、定向培养等方式,形成了一批直接面向电力行业服务的优质教育培训基地,其中包括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中高级技工学校、生产技能培训中心和鉴定中心。这些教育培训基地不仅承担了各层次、各类别生产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承担了全部的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技术咨询、新技术消化与开发基地。
行业举办职业教育,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有利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专家资源共享。
——有利于加强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特别是注重行业生产发展对专门人才地域分布、专业结构、层次数量和职业能力等需求的预测,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毕业生就业率。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电力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部分院校2004年毕业生已经全部被预订。
——教育教学设备可以同步甚至领先于企业实际应用的生产设备水平。为按需做好在职培训并与企业上岗资质相结合,企业必然需要培训所需的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实际水平相一致,甚至还会超前。购置这些设备所需的资金,可以在国家财务政策指导下在企业的生产设备折旧或者设备引入的前期成本费用里解决。
——可以将职业学校与行业内实力较强的技能鉴定中心结合。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中电联在全行业引进TAFE体系,争取建立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体系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实际技能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结合,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立交桥”。
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作为行业教育培训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您认为行业与职业教育是一种什么关系?发展职教,行业具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答:长期以来,我国的骨干行业——石油、铁道、煤炭、钢铁、邮电、电力等,都是根据产业的生产技术升级、规模的扩大,对不同类型、层次专门人才能力素质的最新要求,对本行业各类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课程、大纲以及相应的实验实习装备进行相应的标准修订并实施指导和评估。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认为:行业企业参与的具有行业专业特征的教育如工程硕士教育、本科专业教育、专科高职教育、中职和中技教育,在广义的性质上都应该归类为职业教育,是为行业各类专业应用性人才、技能性人才、岗位运行人才的培养服务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如同鱼水关系,彼此不能分离。
中电联作为全国性行业组织,在协调提高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开展行业特有及其相关专业教育标准的规范工作,开发了与职业岗位规范相适应的专业教学大纲、教材,确定了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教师“双师”素质评定标准,从而整体保障了行业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根据企业对职业人才层次需求的变化,组织力量联合研究并实施电力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式,融通了中专校和技工学校办学途径,打破了行业内工人和干部界限,激发了在校学生升级和企业在职职工岗位晋级的学习积极性,为有效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奠定了基础。
——建立了行业自律性质的学校办学和专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建立了行业骨干专业课程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并开展了教师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的资格考试与认证工作。
——通过举办骨干专业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教案比赛等,促进了教师讲课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水平的提高。目前,电力职业教育院校的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已成规模。
——设立“电力行业教学成果奖”和“电力行业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奖”,提高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开展教育研究的积极性。
——联合全行业专家专题攻关,就行业职业教育重大的、前沿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组织校长之间的高层次交流、探讨和互动学习,促进了全行业职业教育的整体提高。
——联合开展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对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DACUM”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进行试点实践,并已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培训体系的开发和实施中。
问:您认为行业企业参与或支持职业教育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已经明确了行业企业在参与或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工作角色和任务。但是,行业和企业如何在机制上、在法律上、在社会角色上包括经费投入等方面,能合法合理地介入与行业产业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似乎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说法。致使许多行业协会在开展这方面工作时师出无名,没有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统筹和指导,工作内容和结果不具法律效应或者自律效应。
薛静最后强调说,职业教育是把人口负担向人力资源转化、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行业积极参与,能有效地保障职业教育的规范和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好行业企业的作用,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