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观察
如果中职生长期“顶岗实习”、充当廉价劳动力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遏制,中职教育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将更加低下
小余初中毕业进入职校,入学第6天即从学校所在地贵州贵阳远赴广东东莞“顶岗实习”,在一家电子厂流水线上一干就是7个月。第一个月拿了100元,第二三个月各150元,第四个月200元,第五个月180元,第六个月330元,最后一个月200元——7个月总共收入1310元。这样的“顶岗实习”,几乎占据了她3年学习生涯的大半。那段时间,她自称“学生工”,第一次被学校组织去打工时她年仅17岁。一周前,她和其他68名“学生工”一起委托律师,为那段“不明不白”的3年时光“讨公道”。(9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现实之中,顶岗实习从学生一进校就安排的并不鲜见,针对这种现象,2007年10月,教育部曾印发《关于禁止学校非法组织和介绍未成年学生外出务工的通知》,明确规定中职一年级学生不得安排顶岗实习。如果媒体报道查证属实,上述学生被派出“顶岗实习”之际,正是教育部下发通知之时。可见,一些地方、学校根本没把禁令当回事。
我国政府在发展中职教育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推出了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目前,中职教育规模已经达到在校生2238.5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78%。如何给这些学生确保质量(还并非高质量)的中职教育,不但关系到这些中职学生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我国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体教育战略发展。近年来接连曝出的中职“学生工”事件——今年初,有媒体报道,广州市一家规模较大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子公司,使用实习生多达1200多名,人数竟超过了正式员工。实习生每月高负荷加班上百个小时。据调查,一些企业在用工短缺时大量滥用实习生的情况并非罕见——令本来就处于相对低端地位的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如果中职生长期“顶岗实习”、充当廉价劳动力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遏制,中职教育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将更加低下,而由于其本身教育的“空心化”,发展前景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