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高职专科院校曾让不少学生艳羡。今天,敞开大门、没了分数线的高职,却成了学生们迫不得已的选择。
1.不划分数线,依然难完成招生计划
“高职征报志愿时,我们看到网上的报名数字就那么一个一个不紧不慢地往上蹦,到9700多就停止了,1万都没突破。”8月初采访我省几所高职院校招办主任或招生就业处处长,大家不约而同回忆起去年录取期间的这一幕。去年,我省高职有3万余名招生计划没有完成。
记者在运城某高职院校采访时,对于“2011年录取最低分是多少?”的提问,该院校相关负责人苦笑着说:“去年录到100多分,基本上是只要愿意就可以来上,就这样计划也完成不了,还得主动出击找学生。”
“往年招生高职要分批次,还要划定每个批次的最低分数线,但近两年,为帮助高职院校完成招生计划,不划分数线和批次了。”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郁说:“主要原因是生源出现了问题,不只是那些原来生源就不好的院校,几乎所有院校都出现问题,只不过有的是从吃得好变成吃得饱,有的从吃得饱变成吃不饱。原来是学校选学生,现在成了学生选学校。”
今年的高职招生大战在三四月份甚至更早便打响了。我省今年扩大了高职自主招生规模——前两年只有三五所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试行,今年扩大到了22所,自主招生工作3月开始。戏剧性的一幕是,在一些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设定各种考试、面试规定,准备选拔优秀人才时,部分院校却根本没有举行考试,只要报名就收,个别院校还采取各种手段招揽学生。即使如此,相当部分院校还是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最初确定的9000余名招生计划,最后只完成不到8000名。
招生计划都难以完成,生源质量更难以顾及了。“我们也考虑能否不降分录取,但是没办法,计划完成不了。”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蒋鸣说。与该校一样,山西财专、山西工程职院、山西建筑职院等这些我省高职领域的好学校,在去年也不得不降至200分左右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