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23日,2012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召开。在分论坛上,来自一些职业院校的校长和业内学者围绕“职业教育培训如何更加有用”的话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就职业教育改革话题,在论坛上发言。本报记者对陈宇进行了专访。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必须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工人
中国青年报:根据您的观察,过去的10年,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陈宇:我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以“如何使职业教育更有用”为方向的大变革。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和普通教育划清界限;第二个阶段是校企结合;第三个阶段是培养敬业创新的优质人才。
据我观察,十几年前,我国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照抄照搬。我国教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一度曾经脱离经济、脱离生产,自我循环、自我服务,有点像卡拉OK,就是自娱自乐。教育界做的事情跟生产、劳动和就业都没有什么关系。职业院校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混为一谈,不要说大学大专层次,就连中专职高都认为自己最好是培养干部,这是一直存在的现象。这些年终于明白了,职业院校不管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什么?是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职业院校走上了校企联合的道路。职场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硬约束,职场是不会听你的,只有你去听职场的。基于这个认识,学校认识到,工学一体、校企结合的方向,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方向,通过服务企业,配合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
第三个阶段是和中国的产业变革、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密不可分的。我们长期处在产业链的最下游,比如说苹果手机的生产,中国装配产业只能分得利润的1.8%。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这部手机卖550美元的话,中国只获得大约10美元。
我们不可能永远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如果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人;我们不能永远靠廉价劳动力打天下,需要有自己的创造创新型队伍。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创新型敬业人才的培养,现在成为各个职教院校改革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