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不力会挨批
中职招生任务分配到各学校,有校长反映完不成任务影响考核、评优甚至被约谈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印江县招生方案显示,2014年,全县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是3300人,几乎是全县应届生源的一半。根据各个学校的人数和成绩,任务分配到全县21所中学。
新京报记者看到,向县职校和县外中职学校输送学生的任务,最少的一个学校是罗场初级中学,任务76人,因为学校初三年级学生总数只有136人,超过二分之一的学生,被要求输送到中职学校。
任务最多的是鹅岭镇第三中学,任务数328人,全年级700人,任务数接近二分之一。
根据上述方案,要求各初中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中职招生领导小组。校长为该校中职招生第一责任人,初三年级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招生任务数、动员学生对象及完成任务时间要责任到职工个人,包括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将纳入对乡镇教办、学校和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中职招生,完不成任务,校长会挨批评。”鹅岭四中校长说。
而据沙子坡中学校长透露,2013年,一些中学中职招生任务没有完成,县教育局纪检部门,还曾把未完成任务的校长叫去约谈。并声称,会影响年度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
据记者调查,在印江县还有老师依靠向职校输送生源获利。这笔资金在教育系统称作“回扣”、“中介费”,或者“生源介绍费”。
数名要求匿名的教师说,回扣由技校直接打在老师的银行卡上。成功送一个学生去职校办理入学手续,少的几百元,多的上千元。去年,有的职校给一些中学老师返回的生源介绍费达2000元。分配的比例是,校长500元,班主任1500元。班主任视当初动员的情况,把这笔费用按一定比例分配给科任老师。因为背后有利益关联,一些老师支持职校进班级动员,甚至会占用学生上晚自习的时间。
鹅岭四中和沙子坡中学的校长均否认存在上述费用。
不过在这份县里的招生方案显示,县教育局会根据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实施奖补,完成全年中职招生任务,教育局奖励2万元,每输送1名学生到县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教育局再补助招生工作经费200元。
好政策坏效果
贵州意在帮助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免费获得职业教育,并没规定差生不能中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贵州省的一位官员说,对于9+3省里很重视。为了给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经费,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内各机关,每年节约5%的办公经费对该政策进行支援。
除此之外,省里还规定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贵州省就免除本省户籍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学费、书本费、住宿费,还决定让6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
“省里的政策是好的”,一被禁止中考学生的家长说,“可省里没要求差生只能考技校,不能参加中考啊。”
对于学生家长的质疑,印江自治县教育局督学、“9+3”计划办公室副主任杨益光进行如下解释。
县里有这样一个原则,凡是在读的中学生,都要升入到上一级学校就学,要么读中职,要么考高中。
去年,全省推行教育“9+3”计划,3年中职教育虽然是免费的,可能宣传不到位,很多家长和学生还是不理解。中考过后,报考中职的人并不多。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考虑,担心学生初中一毕业,学校就控制不了去向,所以把招生动员工作提前到春季招生,学生在学校时方便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