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致力于生产第一线,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有一些学生虽然身进了农职门,心却想着跳出农门,“学农不爱农”,缺乏献身农业的职业理想,缺乏振兴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农职中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对农职中学生道德素质的不良影响有几种表现:
——一些学校把职业中学办成了单纯的“升学教育”,一些学生把职中对口升学当成惟一的出路。教师在教学中以成绩取人,重理论学习,轻技能训练,普教化的思想导致学生不能对职教产生兴趣。
——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急于想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们重普教、轻职教,重知识、轻技能的陈旧观念,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扭曲。
怎样有效地提高道德素质?
寓德育于专业课教学中
由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的不同,必然造成了职业道德规范的不同。农职中学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好德育工作。如有的教师在讲《农村财会》课时,通过社会上一些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变为金钱的奴隶,以致锒铛入狱遗恨终生的反面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到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财会人员的重要性。
树立学生“爱农”意识
“学农不爱农”的思想在农职中学较为普遍。这就要求我们在熟悉掌握“大农业”先进知识的基础上,用“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微生物农业”、“无土栽培农业”等最新的知识使学生懂得,从事农业一样大有可为,一样能创造多彩的人生价值;使学生增强振兴农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懂得农业的基础地位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更不会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变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
要让学生及家长懂得,农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社会服务、农村产业流通领域的扩展,都需要大批“农”字专业职高毕业生充实其中。要让“行行出状元”的正确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树立学好技能、发挥专长,在新型农业中大显身手的决心和信心。
为学生的道德水平设立档案
目前,一些农职中学只有学生学习成绩档案,而没有学生道德水平档案。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自我磨练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与条件,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把一系列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通过这些,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农职中学毕业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